择栖何处觅千官,无语西山故屈盘。
独客来时惟偃卧,杏花残后更春寒。
乌衣门巷斜阳满,白发梨园旧雨看。
振旅收京馀愤慨,始悲才似寄奴难。
旧京
选择栖息的何处,寻觅千官,默默无言,只能看见西山的曲折盘旋。
独自一人来到此地,只能够仰卧在地,欣赏杏花凋零之后春寒更浓的景象。
斜阳洒满乌衣门巷,白发人站在梨园中观赏过去的老雨,心中充满遗憾和哀叹。
收拾行装回到京城,心中充满了愤慨之情,开始悲叹自己像谢安一样才华横溢却难以施展抱负。
择栖何处觅千官,无语西山故屈盘。
独客来时惟偃卧,杏花残后更春寒。
乌衣门巷斜阳满,白发梨园旧雨看。
振旅收京馀愤慨,始悲才似寄奴难。
旧京
选择栖息的何处,寻觅千官,默默无言,只能看见西山的曲折盘旋。
独自一人来到此地,只能够仰卧在地,欣赏杏花凋零之后春寒更浓的景象。
斜阳洒满乌衣门巷,白发人站在梨园中观赏过去的老雨,心中充满遗憾和哀叹。
收拾行装回到京城,心中充满了愤慨之情,开始悲叹自己像谢安一样才华横溢却难以施展抱负。
《小楼 其五》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小楼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独特见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居近青莲社,庄严百堵兴: - “居近青莲社”:住在靠近莲花社的地方。青莲社是古代佛教的一个修行场所,这里可能指的是与佛学有关的社区或寺庙。 - “庄严百堵兴”:因为接近佛教圣地,周围环境变得庄严而富有生机。 2. 闲踪忘拜佛,冷眼偶看僧: -
【注释】 小楼其二:诗题是《小楼》,第二首。龙侣:喻指志同道合的战友。回翔各有群:各自飞回原处,各有所依。腐儒:迂腐之儒。一死:指以身殉职。聊复壮吾军:聊且为军队增添壮气。择地身何洁:择地而居,身体何其洁净。滔天诉岂闻:滔天之冤何曾传到过陛下耳中?威凤见:威武之鸟出现。枭獍任纷纷:枭、鸱,两种猛禽,喻凶恶之人。纷纷:众多,形容人众多。 【赏析】 此篇写于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朱元璋攻下南京后的情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小楼》诗之一。全诗如下: 诗句释义: 1. "最忆江边寺,常应梦里游" —— 我最怀念的是江边的寺庙,常常在梦中去游历。 2. "再过僧渐老,独坐室如秋" —— 再次经过的时候,和尚们越来越老了,我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就像秋天一样。 3. "梵响仍如寂,松声去复留" —— 佛音仍然寂静,松涛声离去后又留下。 4. "百年尘土质,何日复归休" ——
【注释】 1.小楼: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此诗应是诗人在蜀中时所作。其八,指这首诗的第八句。 2.还容膝:形容居室狭小。还字有“还留”的意思。 3.时艰:国家多难,政治腐败。 4.负人:辜负他人。 5.佳客:指志同道合的人。佳客,美好之客。 6.亲:亲近。 7.未假:未曾借用。借指未能得到机会施展才华。 8.长污:长期被污染。 9.相柳:指晋傅咸的墓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小楼 其三 识字丛忧患,真言在简编。 见知无有尔,未济竟终焉。 齿豁空诸味,心枯泯众缘。 傥稍留四大,还欲补诸天。 译文: 我从小学习识字,但总被忧愁所困,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只能在简单的文字中体现。当我得到他人的赏识时,却总是无法长久维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牙齿变得不完整,失去了许多食物的味道。我的心也变得空洞,失去了众多的人生目标。但是,如果我能够稍微保留住自己的身体
【注释】: 小楼,即《小楼赋》的“小楼”。其一:指第一段。孤月仍圆夜,凭栏雨暂休:意思是说,虽然天空中一轮明月还是那么完整,但因为昨夜下过一场大雨,所以现在天还没有放晴。雨暂休:雨暂时停歇了。凭栏:靠在栏杆上。雨暂休:形容雨势小了些。车喧入雷部,屋小似神楼:意思是说,车辆喧闹声传入雷部,小楼虽小却像神仙居住的神楼一样。驱愁生事在,端不废吟讴:意思是说,消除忧愁的办法在于做官当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陆游,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号放翁。他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初年的政治动乱,他的爱国诗作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小楼 其七: 苌楚乐无知,人天岂两歧。 愿伸无鬼论,一断有情痴。 书润心苗后,茶甘舌本时。 些微足资老,归尽更何疑。 注释: 1. 小楼:可能是作者居住或创作的地方。其七:这是诗的序号,表明这是陆游的一首诗。 2. 苌楚
【注释】小楼:即《登科后》诗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忘经(zhòng),忘却了经书的学习。多眠损:睡多了损害了。道心:指修道之心。暂清尘漠漠,偏驻雨淫淫:暂时的清凉,只有这一片土地;偏有的雨水,又滋润了大地。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小楼中饮酒作乐、欣赏美景,并思念故人的情景。首句写诗人在小楼中忘却了经书的学习,沉醉于酒色之中。二句写自己睡多了,损害了修道之心
宿龙泉庵 月黑度云根,高寒不可扪。 全凝苍霭色,始觉夜山尊。 竹雨穿舆入,溪雷隔岭奔。 欲投僧寺宿,灯火辨松门。 注释: 1. 月黑度云根:夜晚的月光被乌云遮挡,无法看清云层的边缘。 2. 高寒不可扪:形容山势高峻,寒冷刺骨,难以攀登触摸。 3. 全凝苍霭色:整个山林都被笼罩在一片苍茫的雾气中,看不清景色。 4. 始觉夜山尊:在夜色中,才发现那些巍峨的山峰是如此崇高。 5. 竹雨穿舆入
《景文诚公挽诗·其二》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挽诗,由清末近现代初的陈曾寿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不尽相逢泪,遗馀到死丝。 描述了诗人与景文诚公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难以割舍的情感。心寒温室话,情烛太行巇。 描绘了两人在政治理念上的巨大差异和冲突,如同在寒冷的温室中交谈,充满了痛苦和无奈。汲黯茶常挈,诚悬笔暂持。 体现了景文诚公虽身处逆境,却仍坚持原则,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通过这些诗句
这首诗是傅松亭在一座山峰上建了一座小亭子,用来欣赏和收藏周围的景色。他想要的是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所以选择了这个地方。他的小亭子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世界,可以让他尽情地欣赏周围的美景。 他的小亭子被山包围着,就像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他可以在其中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也可以静静地思考人生。他的小亭子就像是他的家,是他心灵的归宿。 他的小亭子也像是一个画中的场景,让人流连忘返。他的小亭子中的松树
二月二十三日同愔仲啸麓出西直门至西山大觉寺看杏花立之前二日候寺中 译文:二月二十三日,我和愔仲一起到大觉寺看杏花。 注释:二月二十三,即农历二月廿三,古人以干支纪年,此诗当作于二月廿三。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与朋友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一同游赏名胜古迹。首联点明时间地点。颔联描绘了杏林美景,颈联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尾联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全诗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绿杨曾拂属车尘,萧晨古寺喧游屐
辛未二月李氏园看桃花同啸麓作 烟染寒柯气已新,废垣高下接田畇。 半篙初动鳞鳞水,一簇遥看淡淡春。 曾悔流连偿永忆,难移寥泬现前尘。 俗缘重后违仙隐,漫效渔人更问津。 注释: 1. 辛未二月初五日(或初七)在李氏园看桃花并赋诗一首。 2. 寒柯:指冬日的枯木。 3. 废垣:倒塌的墙。 4. 田畇:田地的边沿。 5. 鳞鳞: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6. 澹澹:淡薄的样子,这里指淡淡的桃花。 7.
这首诗出自宋代词人姜夔的《惜黄花慢·赋水仙韵》。全诗如下: 落花简自玉,风信番番付谬悠。闲庭开谢只供愁。 亦知轻命难酬顾,可奈同心不自由。梦里楼台存息壤,尊前涕笑此鸿沟。 落红一片犹难惜,才尽蓬山第一流。 注释与赏析: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落花简自玉 - “落花”指的是凋零的花,这里指代已经凋谢的水仙花。“简自玉”可能是指水仙花的美丽和纯洁如同玉石一般珍贵。 2. 风信番番付谬悠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所给诗句的内容,注意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注释和关键词等来分析。 首句“因循果决失原齐”,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决断,是经过一番思考和权衡的。“因循”指随大流;“果决”即果断;“原齐”即原来的局面。“失原齐”即失去了原有局面。 颔联“惭愧钧天梦未迷”,意思是说:惭愧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挽李子申》。以下是对其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危世龙钟百祟侵,青霞奇意竟销沉。” - “危世”指的是动荡不安的社会。 - “龙钟”通常用来形容年老体弱,这里指代李子申年纪渐长、身体渐衰的情况。 - “百祟侵”暗示着许多灾难和困扰正侵袭着他。 - “青霞奇意”可能是指李子申年轻时的壮志豪情或某种非凡的才华。 - “竟销沉”表示这种才华和志向最终被淹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