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随征扈凤銮,赐裘先与备严寒。
十年绝塞无冰雪,终古衔恩在肺肝。
录托稼轩南渡惨,葬迷黍席大招难。
何能归袝西山塔,苦遇贤徽百世看。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壬申冬北狩旋顺命寿护宸轩继往拜狐裘三袭之赐昨岁乘舆蒙尘坤维惨閟今冬严寒仍衣赐裘感赋”
- 解释: 壬申年冬天,皇上北巡,然后按皇命继续在寿宫(即寿皇殿)中休息,接着前往拜祭,接受了三次赐予的狐皮袍子。去年皇帝御驾亲征时,由于战争和艰苦的环境,使得国家陷入混乱之中。而今年的冬天虽然寒冷,但朝廷仍然赏赐了貂鼠皮袍给臣子们,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 注释: 壬申年:指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北狩:指宋宁宗因避金军侵扰,南渡后,曾于绍兴六年十二月至十二年四月,先后两次逃到越州。旋:转回、返回。寿宫:即上清宫。继往:接续以往,即继续前朝遗风。三袭之赐:三次赐予的狐皮袍。昨岁:去年。乘舆:天子的车驾,此处指皇帝。蒙尘:蒙受尘土,这里比喻国家处于动乱之中。坤维:大地。惨閟:形容国运衰微。今冬:今年的冬天。严寒:非常冷。仍衣:仍然穿。赐裘:皇帝给予的赏赐。感赋:因感慨而作诗。
-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时期的深切忧虑,以及对皇帝关怀臣子的感激之情。通过回顾历史,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稳定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忆昔随征扈凤銮,赐裘先与备严寒。”
- 解释: 回忆起以前随从皇帝出征的时候,皇帝先赐予了我一件用来抵御严寒的狐皮大衣。
- 注释: 扈凤銮:跟随凤凰车辇。扈:跟从,追随。凤銮:古代帝王所乘的车驾。赐裘:赐予裘衣,即御寒用的狐皮袍。先:首先。备严寒:预先做好了防寒措施,以抵御严寒。
- 赏析: 此句展现了诗人随侍皇帝的经历和皇帝对他的关怀,以及他在战争中的勇敢与牺牲。
第三句:“十年绝塞无冰雪,终古衔恩在肺肝。”
- 解释: 在过去的十年间,边塞地区从未经历过冰雪的考验,这种持续的温暖气候使得国家的边疆得以安宁。这份深厚的恩情如同肺肝一般重要,难以割舍。
- 注释: 绝塞:边疆的边塞地区。无冰雪:没有经历过冰雪的考验。终古:永远,始终不变。衔恩:铭记恩情。在肺肝:比作人的情感,形容恩情深重如肺与肝。
- 赏析: 此句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环境的庆幸及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己能够保家卫国的自豪与骄傲。
第四句:“录托稼轩南渡惨,葬迷黍席大招难。”
- 解释: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受命去南方安抚百姓,那里的生活状况十分困难,让人感到悲伤。后来为了躲避战乱,我被埋在了黍叶下,那时的困难和危险真是难以想象。
- 注释: 录托:指派遣某人去某地。稼轩:宋代抗金名将辛弃疾曾任过江西赣州知州,世称“稼轩”。南渡:指南宋初期,高宗赵构南渡建都临安(今杭州)。葬迷黍席:指作者死后被埋葬在黍苗之下,黍是当时的一种植物,常用来象征死亡。大招难:形容处境艰难,遭受巨大灾难。
- 赏析: 通过描述个人的历史经历,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困苦和社会动荡。诗人对那段历史的深刻反思和感慨,表达了他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第五句:“何能归袝西山塔,苦遇贤徽百世看。”
- 解释: 我无法回到西山的佛塔中去享受那份宁静与清净,因为我一直在为国家的安危而忙碌。我遭遇了那么多的苦难和不幸,如今只能看着那些贤明的君王们为后人树立榜样,他们的伟大事迹将会被世人传颂百世。
- 注释: 袝西山塔:指隐居于西山的佛教圣地。何能:什么也不能做。归袝:归隐,隐居。西山塔:位于山西永济县,晋代著名僧人慧理在此建寺修塔,称为“西山佛图澄”。贤徽百世看:贤明的君主将会为后人留下光辉榜样。
- 赏析: 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以及对于英雄业绩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历史长河中优秀统治者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