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分遗民度厄年,阳馀重见□当天。
囊中馀智何人觉,洛下深衣万口传。
后辈宁烦工刻画,小诗曾不废雕镌。
看山听雨何穷兴,合寄春风莽荡边。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已分遗民度厄年,阳馀重见□当天。
囊中馀智何人觉,洛下深衣万口传。
后辈宁烦工刻画,小诗曾不废雕镌。
看山听雨何穷兴,合寄春风莽荡边。
注释与赏析:
- 已分遗民度厄年:已经决定让那些遗民度过灾难之年。
- 阳馀重见□当天:阳光照耀之下,余晖再次显现。
- 囊中馀智何人觉:口袋里剩余的智慧,谁能理解?
- 洛下深衣万口传:洛阳地区穿着深衣,被众人传颂。
- 后辈宁烦工刻画:后代的人不需要费力去追求形式上的装饰。
- 小诗曾不废雕镌:即使是小小的诗歌,也不放弃雕刻和修饰。
- 看山听雨何穷兴:看着山,听着雨,心情如何都无法穷尽。
- 合寄春风莽荡边:所有情感都寄托在春天的风里,弥漫在无边无际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历史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回顾了过去,认为人们应该共同度过难关,而对遗民来说,这是度过灾难之年的时刻。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余下的知识和智慧的珍视,认为这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此外,他还提到了洛阳地区的传统服饰,以及人们对这些传统服饰的传颂和喜爱。最后,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将这种欣赏融入到自己诗歌创作中的渴望。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