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来兮自何所,雪凘冰泮兮悲故处。众人熙熙登春台,我欲从之意忽阻。
今我不乐诵书史,其骨已朽空自语。骄气淫志何益身,漫掷幽忧付来许。

【注释】

感春四首次昌黎韵:感春,即感伤春景。次,即唱和;昌黎,指韩愈,因韩愈为昌黎人。四首,是杜甫自称。

雪昻冰泮兮悲故处:雪昻,积雪未消。冰泮,结冰消融。故处,指旧地。

众人熙熙登春台:熙熙,形容人群热闹欢腾的样子。

我欲从之意忽阻:我,作者自称。从意,追随心愿。

今我不乐诵书史:今吾,作者自称。不乐,不高兴。

其骨已朽空自语:其,代词,指自己的骨头。

骄气淫志何益身:骄气,指骄傲之气。淫志,放纵的志向。

漫掷幽忧付来许:漫掷,随意丢弃。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年间,作者在长安时。诗人在这首诗里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对春天来临所引发的感慨,以及对春天美景中蕴藏着的美好情感的珍惜。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富有哲理性,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写景,描写了春天的到来。春天来了,大地回暖,冰雪融化。然而对于诗人来说,他并不开心,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年老体衰,不能像其他人那样在春天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丽。

第三句“众人熙熙登春台”写人们欢乐的情景,与诗人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他想追随众人的脚步,去享受春天的乐趣,但他又觉得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这么做。

第四句“我欲从之意忽阻”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虽然想追随众人的脚步,但在最后一句中,他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今我不乐诵书史,其骨已朽空自语。”这句话表明,他已经厌倦了世俗的生活,不想再去追求那些虚无的东西。

最后一联是整首诗的核心思想。诗人用“骄气淫志何益身?漫掷幽忧付来许”这两句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有骄傲的心态和放纵的志向,那么这种状态不仅对自己没有帮助,反而会让自己更加痛苦。因此,他决定放下这些烦恼,让它们随风而去。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含蓄,意境深远、优美。它通过描述春天的到来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同时,它也展示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独特才华和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