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冠神武猗何人,洗耳松风拂龙鳞。
不知有冬漫春夏,了无荣悴空喜嗔。
我今何为在尘世,看花对酒长忧贫。
长安市儿弄狡狯,变化往往能通神。
仙人长爪双鬓雪,弹指东海三扬尘。
嗟哉吾党二三子,呻吟蛩駏还相亲。
清晨坐起天气白,下照万木浓光新。
不须停杯转烂漫,隐几一梦山中春。

【注释】

挂冠:古代官员辞职时,将官帽挂在公府门外以示不再为官。

猗何人:是谁呢?

洗耳:形容清静,不受俗事烦扰。

龙鳞:指龙的鳞片。

冬春夏:四季更替。

空喜嗔:徒然欢喜,徒然生气。

尘世:人世间。

市儿:市井小人,这里指那些玩弄权术的人。

狡狯:机巧。

长爪:长长的爪子。

弹指:弹一下手指,形容极快的时间。

嗟哉:感叹词,表示感慨。

吾党:我的朋友们。

呻吟蛩駏:指在秋夜中发出悲鸣声的蟋蟀。

还相亲:还相互关心、同情。

清晨:早晨。

下照万木:阳光普照大地。

不须停杯:不用停止喝酒。

转烂漫:渐渐变得悠闲散漫。

隐几一梦:在座位上打个盹儿便进入梦境。

【赏析】

《感春四首次昌黎韵》是元代诗人刘因创作的五言古诗,全诗四首,这是其中第一首。此诗以咏叹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以及向往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美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德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首联“挂冠神武猗何人,洗耳松风拂龙鳞。”表达了诗人辞去官职,离开官场的决心。挂冠意味着卸下官帽,不再为官,这象征着诗人对世俗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洗耳则是指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清静自在的生活。松风拂龙鳞,形容松林中的风吹动着像龙鳞一样排列整齐的树叶,给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感觉。这里的龙鳞指的是龙身上的鳞片,用来形容松树的形状和纹理,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从容。

颔联“不知有冬漫春夏,了无荣悴空喜嗔。”表现了诗人对于四季更迭的自然现象的理解。诗人认为自然界的四季更替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不需要人为地去干预或欣赏,因此他无需为季节的变迁感到高兴或悲伤。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即使没有荣枯的变化也能感受到生活的喜悦,这与前一句“不知有冬谩春夏”相呼应,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内心的平和。

颈联“我今何为在尘世,看花对酒长忧贫。”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反思。诗人现在身处红尘之中,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困扰,但他并不因此而忧虑贫穷。相反,他选择欣赏花儿的美丽和品味美酒的甘醇,以此来排遣心中的忧愁。这里的“长忧贫”并不是真的为了生计而担忧,而是表达了诗人超脱物欲,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同时,诗人也在通过赏花饮酒的方式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放松。

尾联“长安市儿弄狡狯,变化往往能通神。”揭示了市井小人的狡猾和变幻莫测。长安市儿指的是那些善于玩弄权术、变化多端的人。这些市井小人常常运用机智和手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让人防不胜防。诗人在这里用讽刺的口吻表达了对这种权谋手段的不屑和批判。然而,他也意识到这些市井小人的手段虽然变化无常,但他们的行为往往能影响和改变事物的发展进程。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权力斗争和人性复杂性的担忧。

尾联“仙人长爪双鬓雪,弹指东海三扬尘。”描绘了仙人的形象,并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仙人通常被描述为超凡脱俗、拥有神通广大的能力。在这里,仙人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加神秘和浪漫的色彩。他的长爪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掌控一切的能力。双鬓白雪则暗示了他的高龄和智慧。仙人弹指间就能引起东海上的风云变幻,这种神通广大的能力让诗人产生了向往之情。他希望自己也能像仙人一样拥有超凡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尾联“嗟哉吾党二三子,呻吟蛩駏还相亲。”“嗟哉”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同辈人的感慨和无奈。他看到他们在一起呻吟、抱怨生活的艰辛,彼此之间却依然保持亲近的关系。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让诗人感到困惑和无奈。他认为同辈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更加紧密和融洽,而不是相互抱怨和疏远。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呼吁同辈人放下包袱、摒弃杂念、团结一心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感春四首次昌黎韵》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和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洞察和思考,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