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何睒睒,独与残月晓。
钟鼓梦西清,如见颜色槁。
昔我见公初,堂堂送张老。
仓皇临夜半,流涕看遗草。
平生无党援,死友心能表。
千回郁结意,并世复谁道。
清酌陈哀辞,奠罢自焚稿。
我时赞几筵,相视何凄悄。
萧寺隔重湖,僧房颇静窕。
邀觞重九辰,破寂一洒扫。
先朝双白发,心苦诗愈好。
别来无岁月,合眼金华杳。
似闻退休馀,不忍怀鱼鸟。
幽幽听水斋,修竹插天杪。
披图意空多,徵题情慰少。
初阳上金茎,昔昔风露早。
来日自舒长,论语半部了。
闲居三十年,洗耳事幽讨。
再出坐子房,伤哉为绮皓。
翻然恣翱翔,目极孤鸿矫。

【注释】

(1)寄怀:寄托情怀。陈师傅韬庵先生,即指陈师道,字无己,号后山居士,人称“陈无己”,故称“陈师傅”。

(2)太白:这里指李白,唐代著名诗人。睒睒:明亮的样子,形容月亮光芒四射。

(3)西清:指唐朝的长安。钟鼓梦西清,如见颜色槁。梦中听到长安的钟鼓声,仿佛看到老师容颜枯槁。

(4)张老:指张方平,唐宰相,以直言敢谏闻名。堂堂送张老,言我送别张方平时,他神情庄重。

(5)仓皇:匆忙。临夜半,流涕看遗草。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我泪眼朦胧地观看老师的遗骸。

(6)死友心能表:与死去的朋友心有灵犀相通。

(7)千回郁结意:千百次萦绕心头的愁思。

(8)并世复谁道:当今世上又有谁能理解?

(9)清酌陈哀辞:祭奠时用清酒祭奠,表达哀伤之情。

(10)相视何凄悄:面对逝去的朋友,我们相互看着,心中充满了凄怆和伤感。

(11)萧寺隔重湖,僧房颇静窕:萧寺位于重湖之畔,僧房幽静而秀丽。

(12)邀觞重九辰,破寂一洒扫:邀请僧人一起饮酒赏菊,扫除心中的阴霾,恢复往日的平静。

(13)双白发:指陈师道与他的友人李公垂。双鬓斑白,意味着他们年事已高。

(14)诗愈好:诗歌更加精妙绝伦。

(15)金华杳:金华山,位于今浙江省东阳市境内。

(16)披图意空多,徵题情慰少:浏览画卷时,内心思绪万千,但真正能找到与诗句相合的地方却并不多。

(17)初阳上金茎,昔昔风露早: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金光灿灿的宫殿,昔日的美景依旧,只是风霜更显苍老。

(18)来日自舒长,论语半部了:未来的日子将会过得更加美好,孔子的《论语》也将会完成一半的篇幅。

(19)洗耳事幽讨:隐居起来专心研究学问。

(20)再出坐子房:再次出仕担任官职。子房是张良的字。

(21)伤哉为绮皓:可惜的是,你像绮皓一样才华横溢却不得志。

(22)翻然恣翱翔,目极孤鸿矫:突然振翅高飞,目光所及之处尽是孤独的大雁。

【赏析】

此诗是陈师道写给陈无己的挽词。陈师道对陈无己十分敬仰,曾说:“平生愿识陈夫子,恨不一见真可怪。”(见《后山集》卷一《陈师道墓志铭》)这首诗写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陈师道因上书言事得罪权臣而被贬监州税。次年(1101),陈师道又遭弹劾被削籍、配隶郴州编管。这时,陈无己已经去世两年。陈师道写此诗是为了悼念亡友陈无己,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哀悼之情,以及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如“太白”“残月”等,生动地描绘了陈无己生前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陈无己的深深怀念和崇敬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挽词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