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事龙潭,积久无所得。
一夕侍师坐,告退阻径黑。
师为具火捻,欣喜遂来接。
愕然出不意,到手忽吹灭。
惊悟乃下拜,初获善知识。
自此行天下,不疑老僧舌。
我于禅机锋,如以水投石。
惟此一公案,懔懔箭锋直。
【注释】
年来了无诗兴不成一字夜读东坡海外诗若有所会率成四首:指苏轼的《海外诗》四首。东坡:苏轼的字。海外诗:即《赤壁赋》,其中“大江东去”句,意谓东坡在海外时写的诗词。
德山事龙潭,积久无所得。
德山(僧)事龙潭(和尚),很久没有得到什么。
一夕侍师坐,告退阻径黑:一天夜里,我侍奉老师坐定之后,告辞离开,却遇到一片黑云遮住了月光。
师为具火捻,欣喜遂来接:老师于是准备了火捻,高兴得很,就接住了。
愕然出不意,到手忽吹灭:我惊讶地发现,原来火捻是老师故意吹灭的,让我接不着。
惊悟乃下拜,初获善知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于是下跪行礼,感谢老师给我传授了这个秘密。
自此行天下,不疑老僧舌:从那时以后,我到处行走,对任何僧人都不再怀疑他们的舌头。
我于禅机锋,如以水投石。
我对禅宗的机锋(指禅宗所传的佛理和机缘,用以启发参禅者的顿悟)感到十分困惑,就像用冷水投入石头一样,毫无反应。
惟此一公案,懔懔箭锋直:只有这个问题,才真正像是锐利无比的箭尖指向我。
【赏析】
这是一首自作诗的序文。开头两句说,自从来到德山住持处学佛以来,一直没有找到真正的佛法。一次,他晚上侍坐于师父之侧,突然乌云遮月,师父便将火捻吹灭了。这一下使他顿生觉悟。从此之后,他便四处游历,到处宣扬这个秘密法门。这里用了三个比喻,生动传神,把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后来在禅宗上的造诣。最后两句说,自己对于禅师们的机锋,始终无法领会,就像是拿冷水往石头上泼,毫无反应。只有这个问题,才是真正像利箭一样的锐利,直指心灵深处,使人不得不面对它、承认它、接受它。
这首诗是一篇自述其学佛经历和体会的序文,也是一首自作诗。全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作者从开始学佛到后来终于悟道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作者学佛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对禅宗理解的进步。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体现了作者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