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持非以手,至行非以走。
如何吾儒事,冰渊全所受。
逍遥意悲凉,行歌伤孔叟。
出为一大事,宁复期速朽。
患身属有私,践形庶无负。
何能时去来,由我屈伸肘。

《和陶潜诗》

年来了无诗兴不成一字,夜读东坡海外诗若有所会率成四首。

注释:一年过去了没有诗兴,没有写出一个字,晚上读着苏轼在海外写的诗好像有所启发,于是写成了四首诗歌。

至持非以手,至行非以走。

如何吾儒事,冰渊全所受。

注释:拿着东西不是用手而是用手臂,走路不是用双脚而是用脚。为什么我们是儒家学者要经历这么多的艰难困苦,是像冰洞那样深不可测的深渊,全部都经受过了吗?

逍遥意悲凉,行歌伤孔叟。

出为一大事,宁复期速朽。

患身属有私,践形庶无负。

何能时去来,由我屈伸肘。

注释:逍遥自得的心情很悲伤,行走的时候唱着歌来感伤孔子。出来做一件大事,难道还要等到衰老才后悔吗?担心自己的身体属于别人而有所私心,实现理想应该没有遗憾。怎么能够随时离开这里,任由自己弯曲伸直自己的胳膊呢?

赏析:此诗作于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九年)。当时作者任徐州通判、知军事,在徐州时,因触怒朝廷,被调离徐州,到黄州任职。诗人在此地闲居,心情抑郁,故作此诗。

首联“年来了无诗兴不成一字”二句,写年岁已晚,诗兴索然,无法挥笔成章。这两句中,“来、无”二字,语浅情真,道出了自己内心的苦闷。

颔联“如何吾儒事”,承上启下,转入第二联。诗人感叹自己身为儒学之士,却不得不面对如此艰难的境遇,真是令人感慨万分,百感交集。这一句中,“如何”二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困惑。

颈联“行歌伤孔叟”,诗人此时已经远离了家乡和朋友,独自在异乡漂泊,心中充满了孤独与无助。这一句中,“行歌”二字,表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执着。

尾联“出为一大事,宁复期速朽。”诗人此时已经下定决心,要做出一番事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然而,他也深知自己已经老了,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迅速取得成就。这一句中,“速朽”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担忧与不安。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