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岸萋萋草似烟,白波青嶂水沙连。
编茅绕屿千椽屋,架竹浮湖万顷田。
唤渡津头划蟒甲,卖盐市上用螺钱。
行人莫惮藤桥险,别是瀛壖一洞天。
【注释】:
台阳:即福州,古称“福州”,今福建省福州市。杂兴:诗歌的别称。其二:是第一首诗的第二首。萋萋(qī):长满貌。烟:雾气,云烟。白波青嶂:指青山上白色的波浪和青色的山岩,形容水波与山色相映的景致。编茅:用茅草编成的竹篱。编,编织;茅,一种草本植物。绕屿:围绕在岛屿周围。万顷田:形容田土辽阔如海。蟒甲:指古代帝王所戴之冠,这里用以比喻行船。渡津:渡口。划蟒甲:划船时像穿行在蟒甲之中。卖盐:做买卖。螺钱:宋代货币单位,相当于现代银元一枚。瀛壖(yuán ruán):指靠近大海的地方。一洞天:指一座山洞。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福州台阳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当地的生活风貌。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山水之间。
诗的第一句“高岸萋萋草似烟,白波青嶂水沙连。”描绘了一幅高耸入云的高山和蜿蜒曲折的小河的画面。这里的“高岸”指的是山丘,而“萋萋草”则是指茂密的草地。诗人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高岸”比作“烟”,使画面更为生动形象;将“萋萋草”比作“烟”,增强了诗句的意境和美感。同时,“白波青嶂水沙连”这句诗也描绘出了一幅水天相接、山峦起伏的壮丽景象。诗人通过“白波”、“青嶂”、“水沙连”等词语的巧妙组合,将读者引入到了一个宁静而又广阔的自然之中。
诗的第二句“编茅绕屿千椽屋,架竹浮湖万顷田。”进一步描绘了福州台阳地区的独特建筑和文化特色。这里的“编茅”指的是用茅草编织而成的房屋;“绕屿”则是指环绕在岛屿周围的房屋群落。而“架竹浮湖万顷田”则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画面。诗人巧妙地利用了“编茅绕屿”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以及“架竹浮湖”这一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将读者带入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田园之中。同时,这句诗中的“浮”字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动态活泼。
诗的第三句“唤渡津头划蟒甲,卖盐市上用螺钱。”描绘了福州台阳地区的交通和贸易场景。这里的“唤渡津头”指的是在渡口招揽客人;而“卖盐市上用螺钱”则是指在市场上出售食盐并用螺壳作为货币的交易方式。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同时,这句诗也揭示了福州台阳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
全诗通过对福州台阳地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当地人民勤劳智慧、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同时,诗句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