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何处养疏慵,准拟移家占一峰。
木未饱霜浓过夏,水初收潦净于冬。
山阴白昼疑天雨,潮响黄昏杂寺钟。
一事病夫犹当意,茯苓根护万年松。

【注释】

大尖山:在江西南昌市西南。

养疏慵:悠闲自在的神态,疏慵即闲散。

移家:搬家。

木未饱霜浓过夏:指树木尚未长满叶子。

水初收潦净于冬:指雨水刚刚停止,河水清澈见底。

天雨:下雨。

潮响黄昏杂寺钟:指潮声在黄昏时刻与寺庙钟声混杂。

病夫:这里指有病之身。

茯苓根护万年松:意谓人长寿则其子孙后代也必能长久,故以万年松作比。

【赏析】

诗是诗人晚年所作,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心。全诗写景抒情,情景相融,意境深远。

开头四句写林泉胜地,突出“最佳处”,点明题旨。“林泉”指山林泉水,泛指隐士的居所。“何处养疏慵?准拟移家占一峰。”意思是:这山林泉石的地方最适宜我这种悠然自得、闲散疏懒的人居住。我打算搬来这里定居。

“木未饱霜浓过夏”五句写自然景色。这几句诗写夏天,描绘了一幅浓荫蔽日、白昼似夜的幽静景象;写冬天,描写了一片清流澄澈、冬水如镜的奇丽风光。“霜浓”、“水净”两字用得非常传神,既表现了夏天树木浓密,又表现了冬天水色清明。

“山阴白昼疑天雨”六句写山中气候奇异。这几句写黄昏时分,天气骤变,仿佛天上正在下雨,而且雨声很大,与山下寺院的晨钟暮鼓交织成一片。“疑天雨”三字,把读者引入了一种神奇莫测的境界,令人产生遐想。

“一事病夫犹当意,茯苓根护万年松。”最后写自己虽已年老多病,仍心系山水,希望终老于此。“事”是指自己的抱负和志向而言,“病夫”就是有病之人,这里指作者自己。“茯苓”,一种中药名,生长在山中的腐木上,味苦微甘,性平无毒,有补益强身的作用,常用来比喻人的长寿。“根护万年松”一句是说,即使自己寿命不长,但只要我的子孙后代能像万年松一样长寿,我也就瞑目了。这是对后辈寄予的殷切期望,语重心长,发人深思。

此诗语言朴实,不事雕琢,却能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淡泊名利,追求高洁品格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