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之骦
【解析】 本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画中人石耳山人为对象,从他的身世经历、性格志趣和与作者的关系等几方面入手,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肖像画。前四句描写石耳山人的外貌和气质;中间四句写其性格志气,最后两句写与作者的关系。 “劳生谁复澹风尘”,此句为第一联,意思是:人生在世,谁能摆脱世事纷扰,保持清闲淡泊的心态呢? “劳”指劳累,“生”指生活。“谁复澹风尘”即“谁能淡泊名利”。这里
【解析】 此诗为僧达已过江宿玉山寺,与僧人谈禅时所吟。全诗以“禅”字为线索,由“禅”字起头,又以“禅”字结尾,首尾相连,前后照应。诗中写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前四句写夜深人静时与僧谈禅的情境:僧人在禅房打坐,诗人枕着五更时分才入睡,醒来已是晨曦初升之时。僧舍四壁空空,唯有禅龛一隅。诗人仿佛进入梦乡,身在天外,佛音萦绕耳边。后四句写清晨出定后的心境:山峦宁静如故,月亮也静静地移向了远方
注释:我和广平的朋友一起穿着朴素的衣服,就像野草一样。我们刚来到这陌生的地方,就听到了骊山的战歌。我预知我们分别后夜晚的梦一定是清冷而孤独的,因为我们都像在邯郸道上一样,没有归宿。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和朋友离别时的心境。"两易春衣共薜萝",描述了与朋友一起过简朴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乍临风柳听骊歌",则表现了诗人对即将离开故土、踏上征途的复杂心情。"悬知别后清宵梦
两易春衣共薜萝,乍临风柳听骊歌。 悬知别后清宵梦,只向邯郸道上过。
劳生谁复澹风尘,石耳山人道意真。 栗里曾称晋处士,叠山原是宋遗民。 清余积雪萧萧发,危挺孤嵓落落身。 莫讶武陵非隔世,桃花流水自通秦
客枕五更尽,禅龛四壁空。 梦归天界外,身在佛声中。 山静自移月,江平不动风。 迟明理舟楫,前路指飞鸿。
马之骕是一位清代诗人。 马之骕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关于他的具体生平资料不多,但通过他的诗作可以感受到其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于生活哲理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