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轻黄上柳枝,东风吹出一丝丝。
明知春色留难住,不解流莺恰怨谁。
注释:
昨夜,轻风把黄色的柳絮吹上了树梢。东风吹出一丝丝。
明知春天的色彩留不住,却无法留住那飘舞着的柳絮,不解流莺为何要怨恨。
昨夜轻黄上柳枝,东风吹出一丝丝。
明知春色留难住,不解流莺恰怨谁。
注释:
昨夜,轻风把黄色的柳絮吹上了树梢。东风吹出一丝丝。
明知春天的色彩留不住,却无法留住那飘舞着的柳絮,不解流莺为何要怨恨。
日暮边城画角哀,千群铁骑猎初回。 辽阳不是衡阳郡,一纸曾无雁寄来。 注释: - 日暮边城:傍晚时分的边关城。 - 画角哀:指边关城上传来凄厉的号角声。 - 千群铁骑:形容数量众多的骑兵。 - 猎初回:刚刚结束狩猎。 - 辽阳:地名,这里代指北方边远之地。 - 衡阳郡:古代的一个郡名,在这里可能是比喻南方的地方。 - 一纸:指一封信。 - 雁寄来:指书信没有寄来。 赏析:
马子骧是清朝的诗人,字右白,灵寿人,曾任乐平知县。 马子骧的诗歌创作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自然观察力。在《春暮》一诗中,他用七言绝句的形式表达了对春天易逝的感慨:“昨夜轻黄上柳枝,东风吹出一丝丝。明知春色留难住,不解流莺恰怨谁。”这首诗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感伤之情,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难以捉摸的春意与内心的愁绪
诗句释义 - 龙里道中:这是一首描绘在山路上行走的诗,可能是作者在前往龙里(地名)的途中所作。 - 曙光栖禽觉:天刚亮的时候,鸟儿已经醒了。"栖禽"即栖息的鸟,"觉"是感知的意思。 - 初语惊幽悄:清晨的第一声鸟鸣,打破了夜晚的寂静。“幽悄”意为静默而深沉。 - 山村夜无漏:村子里的夜晚没有钟声或其他声音,因为村里的人都在休息或者睡觉。 - 暗室窗失晓:晚上的房间窗户,在天亮时也看不见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尤其是诗句中的关键词,如“君不见匡庐瀑布天下奇,银河倒泻长虹垂”“又不见广陵曲江涛八月,横卷冰山海门决”。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即可。如:第一句,诗人写庐山瀑布的雄奇壮观;第二句,写庐山瀑布的宏伟气势;第三、四句,写庐山瀑布的奔流之势以及其声势之大;第五、六句
过天井塘天半寺 在天井塘的上空,有一座寺庙位于半空中。 天井春演漾,湛然沈净绿。 春天来临,天井塘的水波荡漾,湛蓝而清澈。 谁淬古铜镜,铸此清一曲。 有人用古铜镜淬炼,铸造出这清幽的曲调。 云昔是绀宇,一沈不可复。 昔日的云彩曾是辉煌的建筑,如今已沉沦不再。 贝阙虚堂皇,龙宫静肃穆。 曾经辉煌的宫殿现在空无一人,龙宫也显得宁静肃穆。 宝气至今存,往往浮磬玉。
日暮边城画角哀,千群铁骑猎初回。 辽阳不是衡阳郡,一纸曾无雁寄来。 注释: - 日暮边城:傍晚时分的边关城。 - 画角哀:指边关城上传来凄厉的号角声。 - 千群铁骑:形容数量众多的骑兵。 - 猎初回:刚刚结束狩猎。 - 辽阳:地名,这里代指北方边远之地。 - 衡阳郡:古代的一个郡名,在这里可能是比喻南方的地方。 - 一纸:指一封信。 - 雁寄来:指书信没有寄来。 赏析:
诗句释义 1. 江云随地起:这句诗描绘了江面上飘浮的云雾随着地面的起伏自然升起,形象地展现了江水的动态美。 2. 江水接天流:描述了江水滔滔不绝地一直流到天的尽头,强调了江水的壮阔和流动感。 3. 旷野初鸣雁:雁是候鸟,秋天来临的时候会迁徙,这里的“初鸣”意味着刚开始发出叫声,暗示着季节的变化。 4. 微风正放舟:形容微风吹拂下,船正缓缓行驶在江上。 5. 潮声催远客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焦山景色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意象,展现了焦山的壮丽景象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首句“天清东瞰倭夷岛”,描绘了焦山向东望去,可以看到远处的倭夷岛,这里指的是日本,象征着侵略者的势力。接着第二句“地僻西违京口城”,描述了焦山所在的地理位置,位于偏远的西部,远离了政治中心,这暗示了焦山的历史地位并不显赫。第三句“海上一卷鳌戴立”,形象地描绘了焦山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