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三万户,十载半凋零。
画阁移蔬圃,朱门换荻屏。
烟波当晚碧,汀草出寒青。
独上江亭望,渔镫乱客星。

【注解】:

宜城:即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三万户:指宜城县的居民户数,唐时宜城县户数约三万户。十载:十年。凋零:衰败。

画阁:精美的宫室楼阁。移蔬圃:把菜园移到了楼上。朱门:红色的门户。换荻屏:用竹篱笆代替了荻草做的屏风。烟波:水波荡漾的样子。汀(ting)草:水中的沙洲上生长的草。寒青:冷色,这里指初春时节水的颜色。独上江亭望:独自登上江边的小亭子远眺。渔镫:船上的灯。客星:行船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宜城的所见所闻。诗中描绘了宜城十年来人口锐减、荒废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宜城三万户,十载半凋零。”前句说宜城过去有三万户居民,后句说十年以来有一半人家衰败了。“画阁”三句,写宜城百姓流离失所,不得不将菜园搬到楼阁上,而那些富贵人家则改换了竹篱为屏风,过着隐居生活。这两句既写宜城的现状,又通过对比,写出了宜城的衰败。“烟波当晚碧,汀草出寒青。”写宜城江边的景色,傍晚时分,江面一片碧色;春天刚刚到来,岸边的草木都呈现出一种寒青色。

“独上江亭望,渔镫乱客星。”写诗人独自登上江边小亭子远眺,只见船上的灯影与星星交错在一起。“独上江亭望”,是说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小亭子远眺,“渔镫”三句,写江上渔人的活动。

全诗通过对宜城十年来的描写,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