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闻雨又闻风,蚕麦莺花已半空。
竞见奇兵谈纸上,也应枯瘠念沟中。
民穷岂但能为盗,俗阜由来易教忠。
记得林霆尝抚部,焚香深夜祝苍穹。

【注释】

一春:一年之中的一个春天。闻雨又闻风:指春天时,经常听到下雨和刮风的声音。蚕麦、莺花:指农作物,泛指农事。已半空:已经枯萎了。竞见奇兵谈纸上:指在纸面上讨论打仗的计划。也应枯瘠念沟中:指也应该想到农民的困苦。民穷岂但能为盗:老百姓贫困的时候哪只是会去偷盗呢?俗阜由来易教忠:社会安定,人民富足的时候,就容易教育人效忠国家。记得:还记得。林霆尝抚部:林霆曾担任过巡抚。焚香深夜祝苍穹:焚起香来,深夜向苍天祷告。

【赏析】

《有感》是南宋诗人刘黻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前四句写“闻雨又闻风”,即春天里经常听到的是雨声和风声,而不是雷声。这是从听觉角度写,而后面两句则是从视觉角度写。春天里农田里的农作物长势良好,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农民的生活却很艰苦,他们常常遭受自然灾害的侵害,因此,作者发出了“竞见奇兵谈纸上,也应枯瘠念沟中”的感叹。最后两句说,百姓如果生活贫苦,哪会去做盗贼;当社会安定,人民富足时,就很容易教育人效忠国家。这里,诗人用历史事实来说明这个道理。

这首诗的开头,诗人通过“闻雨又闻风”的听觉描写,把读者引入一个宁静的春天景象。接着,诗人笔锋一转,从视觉角度写景抒情。他看到田野里绿油油的作物生长得很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然而,农民们的生活却非常艰难,他们常常受到自然条件的侵扰,饱受旱灾、虫灾、雹灾等灾害的折磨。诗人用“应”字收住前句“竞见奇兵谈纸上”,表明农民们不仅要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还要忍受战争带来的苦难。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农民们的辛酸和无奈。

最后两句,诗人再次用历史事实来说明这个道理。他指出,只有当人民生活安定、国家富强时,才容易培养出忠诚于国家的人。这是因为,那时候的人们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关心国家的大事,而不是整天想着如何去偷盗或者逃避现实。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它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国家富强的期望。同时,它还通过历史的回顾,告诉我们要珍惜和平稳定的时代,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丧失信心和斗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