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碧血葬忠良,燕子高飞入建康。
多少良家红袖女,琵琶斜抱怨先皇。

王士祯的《秦淮杂诗》是一组七绝诗,共有二十首。其中第一首“一区碧血葬忠良,燕子高飞入建康”表达了作者对忠良的哀悼和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

  1. 诗人简介
  • 王士祯(1634年—1711年),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省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初著名诗人、学者。他是康熙朝初期的重要文学家之一,以其精湛的诗歌和严谨的学风著称。
  1. 作品原文及注释
  • 一区碧血葬忠良,燕子高飞入建康:“一区碧血葬忠良,燕子高飞入建康。”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历史沧桑的画面,忠良的血染红了一片土地,而燕子却自由地飞翔于建康城中。
  • 燕子高飞入建康:燕子象征着自由与和平,而“高飞”则暗示了燕子对于自由的向往。然而建康城却是满目疮痍,忠良的血洒满了大地,形成了一幅悲壮的景象。
  1. 赏析
  • 历史的沉痛:这两句诗通过燕子的高飞入建康这一形象,展现了历史上忠良被害、国家动荡的悲剧场景。忠良的血成为了这片土地上不可磨灭的记忆,而燕子的飞翔则是对这种悲剧的无声抗议和对和平的渴望。
  • 生命的脆弱:燕子在建康城内飞翔,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然而忠良的血却提醒人们,生命的脆弱和国家的不稳定往往伴随着战争和灾难。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忠良之死的哀悼和对历史的反思。通过对燕子高飞入建康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于忠良之死的悲痛以及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忠良之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悲哀。
  1. 写作背景
  • 这首诗是在顺治十八年春三月间,作者以扬州推官的身份至南京时所作。当时他客居金陵,目睹了金陵胜地的衰落,歌楼舞榭已失六朝繁华,不禁感慨万千,借咏叹秦淮旧事而抒盛衰兴亡之感。

王士祯《秦淮杂诗》的第一首“一区碧血葬忠良,燕子高飞入建康”通过对比忠良的血与燕子的自由飞翔,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忠良之死的哀悼和对国家兴亡的反思。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