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瑟黄陵庙,依依帝子灵。
渚边蘋自白,湖外草犹青。
云薄纷遥岫,烟寒隔浅汀。
当年虚《九辨》,高咏有谁听?
湘阴萧瑟黄陵庙,帝子依依灵自存。
渚边蘋白湖外草犹青,云薄远岫烟寒隔浅汀。
当年虚《九辨》,高咏有谁听?
诗句释义:
- “湘阴萧瑟黄陵庙”:描述了湘阴(今湖南岳阳)的黄陵庙环境萧瑟,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帝子依依灵自存”:这里的“帝子”可能指的是屈原,屈原在此处显得依然存在,他的灵性或精神仍然留存。
- “渚边蘋白湖外草犹青”:描绘了湖边和湖外的景色,湖水中生长的蘋花白净,远处的野草依然保持青翠。
- “云薄纷遥岫,烟寒隔浅汀”:这两句描写了天空中云雾缭绕远方的山岫,以及烟雾笼罩着近处的水汀,增添了一份静谧与深远的氛围。
- “当年虚《九辨》”:提到屈原曾创作过《九辩》,但在这里似乎并未被人所理解或接受。
- “高咏有谁听?”:屈原的高洁之声,或许在当下无人能听见,反映了诗人对时世的无奈和悲凉感。
译文:
在湘阴(今湖南岳阳市),我来到了黄陵庙,那里的风景让人感到萧瑟。仿佛看到了屈原的身影,他的精神和灵魂仍然存在。站在湖边,可以看到湖中的蘋花已经凋谢,而湖外的野草却依旧保持着生机。周围的云雾缭绕着远方的山峰,烟雾弥漫着近处的沙滩。回想起当年屈原创作《九辩》的情景,如今他的声音也许早已被遗忘。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隆之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湘阴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感。诗中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反映出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屈原的形象,被赋予了超越时间的情感和价值,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厚的文化韵味和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