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晴川影,帆墙触浪奔。
禹功江汉大,楚俗鬼神尊。
地湿阴常盛,天低日易昏。
荒洲犹寂寞,词赋拟《招魂》。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武昌的杂诗

隔岸晴川的影子,帆墙触浪奔。

禹功江汉大,楚俗鬼神尊。

地湿阴常盛,天低日易昏。

荒洲犹寂寞,词赋拟《招魂》。

注释与赏析:

  1. 隔岸晴川影,帆墙触浪奔。
  • “隔岸”指的是诗人站在岸边,远望对面的景象。 “晴川”则描述了晴朗的天空下,长江水波荡漾的景象。 “帆墙”是船帆和船体,它们在波浪中行驶,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 “浪奔”形容波浪汹涌澎湃,仿佛在奔跑一般。
  1. 禹功江汉大,楚俗鬼神尊。
  • “禹功”指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也暗示了江汉一带的地理特征。 “江汉大”表达了江汉地区河流纵横,湖泊密布的特点。 “楚俗鬼神尊”则反映了楚地文化中,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拜,以及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
  1. 地湿阴常盛,天低日易昏。
  • “地湿”指的是土地湿润,可能是因为江边的植被较多,雨水较多。 “阴盛”则描述了天空中云层较多,阳光难以穿透的现象。 “天低日易昏”则是说天空较低,太阳容易落山,形成了一种昏暗的景象。
  1. 荒洲犹寂寞,词赋拟《招魂》。
  • “荒洲”指的是被废弃的土地或岛屿,这里可能是指江中的一个孤岛或小岛。 “寂寞”表达了这个地方的空旷和荒凉之感。 “词赋拟《招魂》”则是用诗歌来表达对这片荒凉之地的感慨,可能是借用了屈原的《招魂》一文,通过描绘荒洲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片土地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武昌为背景,通过对江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江汉地区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特色。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将江水、船只、天空等元素融入画面,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韵律感。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江汉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的描写,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历史和文化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