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秋变白,石骨冷逾青。
天地能容我,江山著此亭。
沙沈寻折戟,酒尽弃空瓶。
日暮悲歌起,蛟龙不解听。

解析:

1. 登凌云亭

  • 诗句: 登凌云亭
  • 译文: 登上了名为“凌云”的亭子。
  • 注释: “凌云亭”可能是一个具体的亭子名,也可能只是形容亭子高耸入云。

2. 水光秋变白,石骨冷逾青

  • 诗句: 水光秋变白,石骨冷逾青
  • 译文: 秋天的水波荡漾,水面上的倒影如同白绸,岩石因寒冷而显得更加清澈。
  • 注释: “水光秋变白”描绘了水面在秋天的阳光下泛着白色,可能是因为水中悬浮的杂质或反射的光线。“石骨冷逾青”则形象地描述了石头因为寒冷变得更为清晰,颜色也更深,仿佛能透视其内在的质地。

3. 天地能容我,江山著此亭

  • 诗句: 天地能容我,江山著此亭
  • 译文: 宽广的天空和大地都能容纳我,这座山中亭子见证了我的豪情壮志。
  • 注释: 这里的“天地能容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和抱负的自信。“江山著此亭”则强调了这一地点对于诗人的重要性,可能象征着他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痕迹和成就。

4. 沙沈寻折戟,酒尽弃空瓶

  • 诗句: 沙沈寻折戟,酒尽弃空瓶
  • 译文: 沙子落下时似乎要找到折断的戟,酒喝完后却只能丢弃空瓶子。
  • 注释: “沙沈寻折戟”通过沙粒下沉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寻找失落记忆或物品的徒劳感。“酒尽弃空瓶”则反映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5. 日暮悲歌起,蛟龙不解听

  • 诗句: 日暮悲歌起,蛟龙不解听
  • 译文: 天色将晚之时,悲伤的歌曲响起,但连传说中的蛟龙都不愿意倾听。
  • 注释: “日暮悲歌起”描绘了一个景象,即在黄昏时分,悲伤的情绪被触发,伴随着歌声的响起。“蛟龙不解听”则运用传说中的蛟龙形象,来比喻那些不愿聆听、不理解他人情感的人或事。

赏析:

这首诗以“登凌云亭”开篇,引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观察和感悟。随后,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秋天景色的变化,以及自己与自然景观之间的互动。接着,诗人用“天地能容我,江山著此亭”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以及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寻找遗失的物品和对逝去时光的回忆,传达了一种失落和无奈。最后两句则通过天边的日落和传说中的蛟龙形象,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理解与接纳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远,既表现了诗人的才华与豪情,也揭示了人生的真谛与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