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浃天墟括九州,微茫一发认流求。
风生鳌背重溟黑,雷奋鲲身巨岛浮。
针路向空难问渡,铁礁拔地不容舟。
颜林几辈虫沙没,落日苍凉赤嵌楼。
【注释】
- 高浃天墟:高到触及天际。
- 微茫一发:隐约可见。
- 流求:台湾古代的别称。
- 重溟:大海。
- 鲲身:巨大的鱼身。
- 针路:指海上的航标。
- 铁礁:坚硬的珊瑚礁。
- 颜林:指台湾岛附近的岛屿,也泛指海岛。
- 落日苍凉赤嵌楼:夕阳下,赤嵌楼显得格外凄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台湾地理环境的一种描写和感叹。诗中描述了台湾的广阔无垠、海洋的浩瀚以及岛上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情感和忧虑。
第一句“高浃天墟括九州”,描绘了台湾的高峻地形,仿佛触及天际,覆盖了整个九州大地。这里用“浃”字,意为覆盖,形象地表现了台湾地势的雄伟。
第二句“微茫一发认流求”,虽然只是隐约可见,但依然能够辨认出那是流求(台湾古代的别称)。这一句既表现了台湾地理的辽阔,也透露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四句“风生鳌背重溟黑,雷奋鲲身巨岛浮”,“风生”与“雷奋”分别形容海浪和雷声,展现了台湾海域的自然景象。而“巨岛浮”则形象地描绘了岛屿在海浪中的景象,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第五、六句“针路向空难问渡,铁礁拔地不容舟”,描述了海上的导航标志和坚固的珊瑚礁。这里的“针路”指的是海上的航标,而“铁礁拔地不容舟”则强调了台湾岛附近海域的险要。
第七、八句“颜林几辈虫沙没,落日苍凉赤嵌楼”,则是对台湾岛及其周边岛屿的描述。这里的颜林,可能指的是台湾岛附近的岛屿;而落日苍凉赤嵌楼则描绘了夕阳下,赤嵌楼显得格外凄凉的场景。
整首诗通过对台湾地理环境的描绘和感叹,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