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杖池边立,西风荷柄斜。
眼明秋水外,又放一枝花。
【注释】
池:池塘。
倚杖:扶着手杖。
荷柄:荷叶的柄儿。
眼明秋水外:眼睛在秋天的水色之中。
又放一枝花:指又开放出一枝荷花。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初秋的一个场景,诗人独自站在池边,看着一池碧绿的荷花,看着秋风送来荷柄斜斜地摇动,又看到水中的倒影,想到了自己的心事,于是又放开了心,让那枝头的花再开放。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幽雅恬静,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倚杖池边立,西风荷柄斜。
眼明秋水外,又放一枝花。
【注释】
池:池塘。
倚杖:扶着手杖。
荷柄:荷叶的柄儿。
眼明秋水外:眼睛在秋天的水色之中。
又放一枝花:指又开放出一枝荷花。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初秋的一个场景,诗人独自站在池边,看着一池碧绿的荷花,看着秋风送来荷柄斜斜地摇动,又看到水中的倒影,想到了自己的心事,于是又放开了心,让那枝头的花再开放。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幽雅恬静,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注释: 同侯夷门山人村外散怀:在侯夷门山人的村庄外散心。 放脚荒郊外,欹斜憩夕阴:放下脚步,来到荒芜的郊外;靠着一棵歪斜的树木休息,看着夕阳的影子。 渐看云影远,久坐草痕深:渐渐地看到云的影子越来越远,坐下来看草的痕迹越来越深。 红树多遮寺,青山半出林:红色的树木很多遮蔽了寺庙,青翠的山峦只露出一半。 与君今日好,搔首共长吟:与你今天相聚很好,我搔了头一起长吟。 赏析:
独坐 明月满林间,却坐无月处。 林影远参差,夜深不知去。 注释: 独坐:独自坐在一处。 明月:明亮的月光。 满林间:遍布于树林之间。 却坐:却独自坐在这空荡的场所,没有月亮可看。 无月处:没有月亮的地方。 林影:树木的影子。 远参差:远看参差不齐。 夜深:夜晚深沉的时候。 不知:不知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空旷的树林中,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坐下的位置的情景。明月洒满整个树林
【注释】 池:池塘。 倚杖:扶着手杖。 荷柄:荷叶的柄儿。 眼明秋水外:眼睛在秋天的水色之中。 又放一枝花:指又开放出一枝荷花。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初秋的一个场景,诗人独自站在池边,看着一池碧绿的荷花,看着秋风送来荷柄斜斜地摇动,又看到水中的倒影,想到了自己的心事,于是又放开了心,让那枝头的花再开放。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幽雅恬静,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注释:在菊花丛中种上菊花,旁边是石头。每天凌晨就坐在花丛旁休息,直到黄昏才离开。 买了新酒经过秋天喝得醉人,但寒花开尽了还没有出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季独自欣赏菊花的景象。首句描述了菊花的种植环境——石根旁,以及与自然的亲近关系;次句通过“坐卧”和“近黄昏”,展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第三句则通过“沽来新酿经秋醉,开尽寒花未出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沉醉于花香之中,不愿离去的情景
张光启是清代的诗人。以下是关于张光启的相关介绍: 1. 人物简介 - 字元明:张光启,字元明,出生于章丘。 - 生活背景:他生活在明末清初,入清后选择隐居不仕,享年八十馀。 2. 主要作品 - 《池上》:《池上》是张光启最著名的五言绝句之一,其中“倚杖池边立,西风荷柄斜。眼明秋水外,又放一枝花”等诗句,展现了其高超的诗歌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 《独坐》
注释: 同侯夷门山人村外散怀:在侯夷门山人的村庄外散心。 放脚荒郊外,欹斜憩夕阴:放下脚步,来到荒芜的郊外;靠着一棵歪斜的树木休息,看着夕阳的影子。 渐看云影远,久坐草痕深:渐渐地看到云的影子越来越远,坐下来看草的痕迹越来越深。 红树多遮寺,青山半出林:红色的树木很多遮蔽了寺庙,青翠的山峦只露出一半。 与君今日好,搔首共长吟:与你今天相聚很好,我搔了头一起长吟。 赏析:
【注释】 发介休县:从介休出发,经过义棠住宿于灵石途中。即事:写所见所感的事。 苍茫:广阔无边。吊古情:感叹往昔的遗迹。 【赏析】 “灵石浮水上”,写景,灵石山屹立在汾水南岸,山体雄伟,巍峨高耸,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浮在水中,气势磅礴。“扣之出金声”,写触物生情。古人认为敲击石头会发出铿锵之声,这里借以比喻诗人的诗才横溢、文思敏捷,如同敲击石钟发出的清脆响声,使读者为之赞叹不已。 “虫篆谁能识”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熟记诗歌内容并结合题目要求进行作答。此诗大意为:野舟不系缆,疏柳覆清津。穴处人家惯,宛然葛天民。 译文: 野舟不系缆,疏柳覆清津。 穴处人家惯,宛然葛天民。 赏析: 首句“野舟不系缆”,点明了这是一首描写旅途的诗。次句写岸边,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在诗人眼里,“疏柳”是“清津”,而“清津”又是“野舟”;第三句写“穴处”
注释:在菊花丛中种上菊花,旁边是石头。每天凌晨就坐在花丛旁休息,直到黄昏才离开。 买了新酒经过秋天喝得醉人,但寒花开尽了还没有出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季独自欣赏菊花的景象。首句描述了菊花的种植环境——石根旁,以及与自然的亲近关系;次句通过“坐卧”和“近黄昏”,展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第三句则通过“沽来新酿经秋醉,开尽寒花未出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沉醉于花香之中,不愿离去的情景
独坐 明月满林间,却坐无月处。 林影远参差,夜深不知去。 注释: 独坐:独自坐在一处。 明月:明亮的月光。 满林间:遍布于树林之间。 却坐:却独自坐在这空荡的场所,没有月亮可看。 无月处:没有月亮的地方。 林影:树木的影子。 远参差:远看参差不齐。 夜深:夜晚深沉的时候。 不知:不知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空旷的树林中,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坐下的位置的情景。明月洒满整个树林
端午村居 荒村无竞渡,极目野烟昏。 注释:在荒凉的村庄里没有举行比赛划龙舟的活动,我远远望去只见四周烟雾缭绕。 欲奠盈樽酒,空悲绕膝恩。 注释:我想摆满酒杯敬奉美酒,但只能空手面对那些环绕在我膝前恩情。 五丝难续命,一赋独招魂。 注释:用五种色彩交织的丝线编织成的符难以延续生命的寿命,一首赋文独自召唤着灵魂归去。 何以酬佳节,菖蒲绿映门。 注释:我该如何回报这个美好的节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