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荡空虚,风骚豁门户。
韩苏譬齐秦,李杜角晋楚。
代兴得涪翁,三驾复牛耳。
蹠河巨灵掌,砉月老人斧。
海浴鹏噣褰,峡劈蚕丛阻。
珠丝九曲引,石髓五色补。
空山瘦霜骨,僵竹卧龙虎。
时涌梵王音,清泉杂风雨。
直证南宗果,讵独西江祖。
七叶本一花,草堂实宗主。
性情植之根,苍雅藻其宇。
真宰苟不存,敝帚成枯腐。
当时瓣香众,羊昙秀驹父。
舍人实区区,祧苏以配杜。
一鹗岂不贵,颇厌喧百羽。
吾道纷骑墙,知非公所许。
庐阜与峨岷,嶙峋相仰俯。
或乃讥旁仄,索瘢到媌姱。
穷子诧珠金,蓝缕妒纂组。
谁知良工心,惨澹阅千古。
惜哉六百年,传衣竟谁与。
漫漶鄱阳本,寥落青袖谱。
新编北平校,面目复真睹。
来者谅不诬,蒙姿实愧鲁。
天涯抱残箧,乡先见风矩。
安得双井泉,为我浣肺腑。
这首诗是读黄文节公诗集书后的感悟。黄文节公的诗才横溢,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陶醉其中。
“天籁荡空虚,风骚豁门户。”这句诗描绘了黄文节公诗歌的风格特点,他的作品如同天籁之音,清新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同时,他的诗歌也像一扇敞开的大门,让人走进去领略其中的意境。
“韩苏譬齐秦,李杜角晋楚。”这句诗则将黄文节公与韩愈、苏轼相比拟,将李白、杜甫比作齐国和秦国,将杜牧、王维比作晋国和楚国。这种比喻手法既表现了他的诗歌才华,也体现了他对唐代诗人的了解和欣赏。
“代兴得涪翁,三驾复牛耳。”这句诗则是对黄文节公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认可。他认为黄文节公的诗歌成就足以与唐代的诗圣杜甫相媲美,其影响力足以与诗仙李白相抗衡。
“蹠河巨灵掌,砉月老人斧。”这句诗则是对黄文节公诗歌中意象的独特运用的赞美。他认为黄文节公的诗歌中充满了神奇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如同大力士的手掌般有力,又如同月宫中的仙人所持的斧头般神奇。
“海浴鹏噣褰,峡劈蚕丛阻。”这句诗则是对黄文节公诗歌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独特描绘。他认为黄文节公的诗歌中充满了壮丽的自然景象,如同大海中的鹏鸟展翅翱翔,又如同峡谷中的蚕蛾破茧而出。
“珠丝九曲引,石髓五色补。”这句诗则是对黄文节公诗歌中的语言艺术的高度赞扬。他认为黄文节公的诗歌语言优美,如同珍珠串成的细丝,又如同石髓般晶莹剔透。
“空山瘦霜骨,僵竹卧龙虎。”这句诗则是对黄文节公诗歌中的象征意义的深刻理解。他认为黄文节公的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同空山中的瘦削的骨头,又如同僵卧在地上的龙和虎。
“时涌梵王音,清泉杂风雨。”这句诗则是对黄文节公诗歌中的音乐美的高度评价。他认为黄文节公的诗歌中充满了音乐美,如同梵王的音律般美妙,又如同清泉中夹杂着风雨的声响。
“直证南宗果,讵独西江祖。”这句诗则是对黄文节公诗歌中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他认为黄文节公的诗歌中蕴含着禅宗思想,如同直接证悟了南宗的真谛,又如同继承了西江禅师的精神。
“七叶本一花,草堂实宗主。”这句诗则是对黄文节公诗歌中的核心思想的总结。他认为黄文节公的诗歌中蕴含着一种核心思想,即万物归于一体,一切归于自然。而他自己的诗歌创作,正是基于这种核心思想的延伸和发展。
“性情植之根,苍雅藻其宇。”这句诗则是对黄文节公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方式的赞美。他认为黄文节公的诗歌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如同扎根于内心的性情,又如同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
“真宰苟不存,敝帚成枯腐。”这句诗则是对黄文节公诗歌中的真实情感的深刻理解。他认为黄文节公的诗歌中蕴含着真实而深沉的情感,即使破旧的扫帚也能焕发出生机,成为珍贵的宝物。
“当时瓣香众,羊昙秀驹父。”这句诗则是对黄文节公在诗歌界的地位的认可。他认为黄文节公的诗歌受到了众多文人的喜爱和推崇,如同羊昙一样才华出众。
“舍人实区区,祧苏以配杜。”这句诗则是对黄文节公在诗歌领域的贡献的认可。他认为黄文节公的成就足以与杜牧相提并论,他的诗歌作品被后人传唱,成为了经典之作。
“一鹗岂不贵,颇厌喧百羽。”这句诗则是对黄文节公诗歌风格的独到见解。他认为黄文节公的诗歌中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它并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结构,而是追求简洁明快的表现力,如同一只雄鹰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不受世俗纷扰的干扰。这种风格的高贵之处在于它能够超越众多的繁文缛节,展现出诗人独特的个性和才华。
“吾道纷骑墙,知非公所许。”这句诗则是对黄文节公诗歌风格的坚持和执着的认可。他认为黄文节公的诗歌风格虽然复杂多变,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风格,不为外界所动摇。这种坚持和执着是诗人对于自己创作理念的尊重和坚持,也是他能够在诗歌领域取得如此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庐阜与峨岷,嶙峋相仰俯。”这句诗则是对黄文节公诗歌中山水画元素的赞美。他认为黄文节公的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山水画元素,如同庐山和峨眉山一般巍峨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寄托,也是他创作灵感的一个重要来源。
“或乃讥旁仄,索瘢到媌姱。”这句诗则是对黄文节公诗歌中某些观点的批评和反驳。他认为黄文节公的某些观点可能过于偏激,甚至有些无稽之谈。然而,正是这些批评和反驳,使得黄文节公的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引人深思。这种批评和反驳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勇气和智慧,也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更高的价值和意义。
“穷子诧珠金,蓝缕妒纂组。”这句诗则是对黄文节公诗歌中某种审美观的批判和反思。他认为黄文节公的某些诗歌作品中过分强调华丽辞藻和精致结构,而忽视了诗歌的本质和内涵。这种审美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但也可能使得诗歌变得浮夸不实,失去了真正的韵味和魅力。因此,黄文节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审美观,寻找到更加适合诗歌发展的路径。
最后两句:“谁知良工心,惨澹阅千古。”这是对黄文节公诗歌创作的总结和赞赏。他认为黄文节公的诗歌创作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名誉和财富,更是为了传承中华文化和传播真理。他用心去创作每一个诗句,用生命去体验每一种情感,最终创作出了无数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这种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正是一位真正艺术家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