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席当春杪,毗陵古岸舟。
柳攀江雨细,亭没戍云浮。
岁祲花空发,城荒麦未秋。
东南财赋地,谁慰一人忧。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毗陵途中的即景之作,描写了诗人在毗陵道中所见的景色以及所感之忧。全诗四句八句,对仗工整,语言简练。首联“挂席当春杪”,意思是说,我在春天的末梢挂起船帆准备远行。“当”字写出了诗人的行程安排。“挂席当春杪”,写船帆挂在春风中,暗示着此行是春末夏初。“毗陵古岸舟”,“毗陵”即现在的江苏苏州一带,“古岸舟”,说明诗人是在古桥边停泊的船中。
颔联“柳攀江雨细,亭没戍云浮。”意思是说,江边的杨柳在春雨中轻轻摇曳;而远处的亭台却隐没在飘荡的云雾之中。“攀”、“浮”两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江南烟雨的特点和诗人的感受。
接下来是颈联“岁祲花空发,城荒麦未秋。”意思是说,由于连年战乱,使得鲜花凋零,城市荒芜。这两句是写景,也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苦。
尾联“东南财赋地,谁慰一人忧。”意思是说,我行走在东南地区的富庶之地,但是谁来慰藉我这一个人的忧愁呢?这一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答案】
①“当春杪”(在春末)——交代了时间。②“挂席”——系舟,准备出发。③“毗陵古岸舟”——地点:毗陵(今江苏苏州)。“古岸舟”表明诗人是在停泊的船上。④“柳攀江雨细”“亭没戍云浮”——写景:江边的杨柳在春雨中轻轻摇曳;而远处的亭台却隐没在飘荡的云雾之中。⑤“岁祲”(灾荒)——“空发”(凋零):写景:由于连年战乱,使得鲜花凋零,城市荒芜。⑥“东南财赋地”——写景:描绘了一幅富饶的江南水乡图。⑦“谁慰一人忧”——抒情:“谁慰”一词表明作者的忧愁无人能够安慰,“一人”表明作者孤独、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