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㟆
诗句释义与译文: - 越西行 “越西”指的是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 - 越西之疆古姑蔑,南走滇黔右两浙。万山回合抱孤城,一道金溪沸奔雪。 “古姑蔑”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现在的浙江省西部。 - 狂氛一夜吹黑云,闽关以北无坚屯。国家承平三十载,卒见烽火皆崩奔。 “狂氛”指战乱或动荡的氛围,“闽关北”指靠近福建北部的地区。这里的“无坚屯”意指没有坚固的防守。 - 弹丸小邑千岩底
【注释】: 师子岩:位于江西宜春市,有崇山峻岭,岩石嶙峋。 青冥:青色的天空。 栖神迹未化,践幽境转肃:指在山林中修炼的仙人,其足迹尚未消失,而进入幽深的境界则更觉肃穆。 缘流乱木区,遵石入云族:沿着溪水流淌的地方乱杂无章,顺着石头行走,可以进入云彩之中。 忽与烟雾并,稍知日月伏:忽然与烟雾混合在一起。稍知道太阳和月亮隐藏在云雾之间。 目恬天岭交,心霁风霄穆:眼睛看到天际山脉交错
【注释】 冲襟:心胸宽广。蹑:登,攀登。秋岑:指秋天的山岭。江波动:江水波澜起伏。万象:大自然。接幽踵:与大自然相接。寒姿:清冷的形态。结霜标:结满冰凌。澹(dàn)云孔:雾气弥漫。揽:披。烟霭:烟雾和云雾。修竦:高耸直立。衣带:衣带上。寒涛:寒流。涌:奔涌而出。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写诗人游览名山大川,领略大自然风光的感受。全诗意境雄浑,语言清新,风格豪放,是一首优秀的山水佳作。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毗陵途中的即景之作,描写了诗人在毗陵道中所见的景色以及所感之忧。全诗四句八句,对仗工整,语言简练。首联“挂席当春杪”,意思是说,我在春天的末梢挂起船帆准备远行。“当”字写出了诗人的行程安排。“挂席当春杪”,写船帆挂在春风中,暗示着此行是春末夏初。“毗陵古岸舟”,“毗陵”即现在的江苏苏州一带,“古岸舟”,说明诗人是在古桥边停泊的船中。 颔联“柳攀江雨细,亭没戍云浮。”意思是说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分析每句诗的内容以及所包含的关键词,最后分析这些词的意象及其作用。 吴门道院弥罗阁:这是一首描写道院的诗,首联是写道院之高远;颔联是对道院的描绘;颈联写出作者所见所闻及所感;尾联写作者的感慨。 飞阁层霄迥独攀,凌虚凭眺俯人寰。 金铺昼暝栖云雾,碧落风轻礼佩环。
合掌峰 奇峰闭天经,神化积密石。 密石涓细流,阴霞荡虚壁。 静心响空音,万象踏晚夕。 流景媚林姿,归禽度云隙。 平挹遥海苍,俯眷双湖白。 空水倒群峰,天地易恍惚。 洪幽撰耳目,眺听理勿隔。 振霄翮于焉
【注释】: 竹西亭:扬州名胜,为唐时诗人白居易所建。“竹”指杨柳树,因为这里靠近扬州城,所以叫竹西。 歌吹:歌舞演奏。扬州路:指扬州的街道、街巷。 西亭:指竹西亭。足夸:值得夸耀。 香风:微风。散罗绮:飘散着华丽的衣服。 夜月:指月亮。写琵琶:指弹奏琵琶。 画鹢(yì):古代的一种船,有画饰。停:停歇。深柳:浓密的柳树。 春城:春天的城市。覆落花:满地落花。 全盛日:最繁荣兴旺的时候。肠断
越西之疆古姑蔑,南走滇黔右两浙。万山回合抱孤城,一道金溪沸奔雪。 狂氛一夜吹黑云,闽关以北无坚屯。国家承平三十载,卒见烽火皆崩奔。 弹丸小邑千岩底,踣之直用靴尖耳。城存与存亡与亡,不死犹图报天子。 奔走风尘万岭间,啮指血溅蟠桃山。浮图一矢贺兰志,誓不与贼生同天。 仰天叩心天鉴此,收城岂雪生民耻。百里提封谢主恩,孤臣待罪甘心矣。 十年长吏愧苍黎,乱后还惊有孑遗。君不见月波亭上清秋魄,依旧含情照越西
奇峰閟天经,合沓神化积。 密石涓细流,阴霞荡虚壁。 息心响空音,万象俱践夕。 流景媚林姿,归禽度云隙。 平挹遥海苍,俯眷双湖白。 空水倒群峰,恍惚天地易。 洪幽撰耳目,眺听理勿隔。 永观元化初,于焉振霄翮
冲襟蹑秋岑,日落千崖耸。 孤啸临远风,势与江波动。 轻策冠飞鸟,万象接幽踵。 寒姿结霜标,阴泉澹云孔。 横揽空蒙表,不知烟霭重。 拂石憩古苔,抚松托修竦。 江色在衣带,寒涛坐来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