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越高岭,纡回转南路。
杖策晞石公,菁葱郁翘楚。
窄径登巑岏,襁属少安步。
剑楼势若削,云屏看疑仆。
突兀拔幽壑,窈窕穿轻雾。
褰裳入空翠,明镜一湖注。
百里顾盼间,飞帆渺孤鹜。
隔江青嶂列,丽日媚烟树。
微风湖上来,披襟得佳趣。
夕阳归招提,怪石耸平圃。
几榻皆峰峦,厜㕒落樽于。
高枕听涛声,层轩俯流溯。
优昙会禅心,清磬消俗虑。
平生探幽兴,宿膺烟霞痼。
洵美兹山川,胜游惬情素。
【注释】
缥缈峰:山名,位于浙江天台县西南。石公山:山名,位于浙江天台县南三十里。明月庵:寺庙名,位于浙江省天台县西北四十里。
纡回转路:曲折的山路。巑岏:山高险峻的样子。襁属:形容步子轻快。剑楼:指剑阁,在四川,地势险峻如削。云屏:山峰云雾缭绕,像屏风一样。
窈窕:幽深的样子。搴裳:提起衣服。空翠:指清澈的山间雾气。明镜:明亮的镜子,代指西湖。厜㕒:一种古代乐器。
孤鹜:野鸭。招提:指寺院,寺名。怪石:奇特的石头。耸平圃:陡峭地耸立在平地上。几榻:几案。峰峦:山峰和山峦。厜㕒落樽于:将酒杯放在几案上。层轩:层层高的亭台。听涛声:聆听波涛的声音。优昙:佛教用语,意为佛祖出现或佛经流通。禅心:佛家之心。清磬:清脆的木鱼声。消俗虑:消除世俗的烦忧。宿膺:长期承受。烟霞痼:指因游历山水而形成的嗜好。洵美兹山川:实在很美丽。胜游惬情素:好的旅游使人心情舒畅。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游天台山所见所感。诗人登山越岭,穿幽涉险,一路上领略了天台的自然风光,饱览了天台的古迹名胜,一路走来,感慨万千,于是吟诗纪之。全诗以记叙游览为主,夹杂着议论、抒情,有叙事,有状物,也有抒情,内容丰富,形象生动,风格雄健浑厚。
首联:“凌晨越高岭,纡回转南路。杖策晞石公,菁葱郁翘楚。”这两句写清晨出发时的情景。“晨”点出时间,说明是在早晨出发。“越岭”说明目的地是山顶,“纡转”二字写出山中曲折迂回的道路。“杖策”表明是步行,“晞石公”指登上石公山。“菁葱”形容树木茂密青葱,“郁翘”形容山上草木繁盛。这两句写出诗人登山时的艰难,但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的精神。
颔联:“窄径登巑岏,襁属少安步。”这两句写登石公山的艰难。“窄径”形容山路狭窄曲折。“巑岏”指山高而险峻。“襁属”形容步伐轻盈快捷。“少安步”指慢慢行走,不慌不忙地登山。这两句写诗人爬山时的艰辛,但表现出诗人坚韧顽强的意志。
颈联:“剑楼势若削,云屏看疑仆。”这两句写登上高山后的所见所感。“剑楼”指剑阁,在四川,“势若削”形容山峰险峻,好像削出来的一样。“云屏”指山峰上云雾缭绕,像屏风一样。这两句描绘了高山上的雄伟壮观景象。“看疑仆”是指站在高处俯瞰云雾,好像把人压得趴在地上一样。这两句写出了高山的雄伟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尾联:“褰裳入空翠,明镜一湖注。”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高山上看到的美景。“褰裳”是撩起衣裳的意思,这里指撩起衣裳去观赏美丽的景色。“空翠”指山中的绿色植物覆盖了整个山林。“明镜”比喻湖水如同明镜一般清澈透亮。这两句写出了高山上的秀美风光,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尾联:“百里顾盼间,飞帆渺孤鹜。”这两句描写了游人在湖上欣赏美景的情景。“百里”是形容距离遥远的意思。“顾盼”指左右环顾。“飞帆”指船在湖面上行驶。“渺孤鹜”是指远处的孤雁在湖面上飞翔,显得十分渺小。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湖上欣赏美景时的心境,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这首诗以记叙游览为主,夹杂着议论、抒情,有叙事,有状物,也有抒情,内容丰富,形象生动,风格雄健浑厚。诗人通过对天台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生活的热情追求。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富有韵律感和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