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足清流踞石矼,沿溪聊复觅香茳。
融融天气云生片,漠漠林烟鸟去双。
草径逢人行且语,寺钟隔树止还撞。
闲情于世知无益,叵耐诗魔未肯降。

【注释】

濯足:洗脚。清流:清澈的溪流。踞:蹲坐的意思。茳(xiān):同“筵”,一种用竹子编制的席子,可以坐卧。融融天气:云气浓重的样子。片:像云彩一样的形状。漠漠:模糊不清的样子。林烟:树林中缭绕的烟雾。鸟双行:指鸟儿成双地飞去。草径:小路上长满草。逢人:遇见行人。行:行走。语:交谈。寺钟:寺庙的钟声。隔树:在树木之间传响。止还撞:声音撞击回廊、楼阁发出的声音。闲情:闲散的心情和情趣。叵耐:可恼、可恨的意思。诗魔:诗思,诗情。未肯降:不肯屈服、顺从。

【赏析】

《杂兴》是一首描写作者隐居山林生活乐趣的小品诗。全篇写景状物,寓情于景,表现了隐士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以及闲适之趣。

一、二句写自己隐居在山中的情景。诗人沿着溪边散步,一边走一边寻找香草。“香茳”,即香草,一种可以供药用和食用的植物。“沿溪”二字,表明作者不是随意漫游,而是有意而为之,这体现了隐士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而“聊复觅香”则又说明他对这种隐逸生活还是有所追求的,只是不像世俗的人那样去追逐名利富贵,而是在大自然中寻求精神的寄托。

三、四句描绘了一幅云蒸霞蔚、林海茫茫的画面,同时也写出了作者此时的内心世界:他看到天空中的云彩如一片片浮云,心中不禁生出了几分喜悦;然而当他放眼望去,只见四周的树林里弥漫着袅袅炊烟,鸟儿双双归巢,更增添了几分寂寞之感。这两句既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感受,也写出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孤独感。

五、六两句则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当作者在一条小路上遇到一个行人时,他主动上前与之交谈;而当路过一座寺庙时,他还听到了那悠扬的钟声。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具体,而且也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愉悦和宁静。

七、八句是全诗的结尾部分。在这里,诗人再次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闲情于世知无益,叵耐诗魔未肯降。”意思是说,虽然在世俗生活中我并没有什么作为,但如果能够将这份闲情融入到诗中创作出优美的诗歌,那么我也会感到满足和快乐的。这句既是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总结,也是对其他隐士的一种劝勉。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