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爱梨花冷爱梅,小篮拾得翠云堆。
须知方丈山中蝶,尽是轩辕劫后灰。
飘渺仙乡新雁句,清凉天语故人杯。
昨宵曾作沧桑梦,多少啼莺唤始回。
海门杂兴
注释:
- 暖爱梨花冷爱梅:春天的时候,喜欢梨花的清香,而不喜欢梅花的傲骨。
- 小篮拾得翠云堆:在一个小篮子里发现了一片翠绿如云的景象。
- 须知方丈山中蝶:要知道在方丈山中飞舞的蝴蝶都是轩辕劫后的灰烬。
- 飘渺仙乡新雁句:飘渺的仙乡传来了新的雁语。
- 清凉天语故人杯:清新的天气像天的话语一样,让人想起了故人的酒杯。
- 昨宵曾作沧桑梦:昨夜我曾做了一段沧桑的梦。
译文:
暖爱的梨花清冷的爱着梅花,在小篮子里找到了翠绿如云的美景。
要知道方丈山中的蝴蝶都是轩辕劫后的灰烬,清凉的天语仿佛是故人的酒杯。
飘渺的仙乡传来的是新的雁语,清新的天气像天的话语一样,让人想起了故人的酒杯。
昨夜我曾做了一段沧桑的梦,有多少啼莺唤我醒来。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诗中用“暖爱”和“冷爱”来比喻对不同的事物的喜爱,体现了诗人的情感细腻和丰富。同时,诗人通过“小篮拾得翠云堆”这样的形象描写,将读者带入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之中。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了更为深沉的主题,“须知方丈山中蝶,尽是轩辕劫后灰。”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蝴蝶和灰烬的形象,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这种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使诗歌具有了一种深邃的历史感。
诗人以“昨宵曾作沧桑梦,多少啼莺唤始回。”来结束全诗,表达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沧桑和变化。这里的“啼莺”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而“唤始回”则表示希望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这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力量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