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梁宫井已沉浮,此地空馀帝子楼。
红豆开残三月暮,珠帘卷入六朝秋。
山中景色烟云过,劫后文章日月留。
每到登临一惆怅,繁华何必问扬州。
诗句释义与赏析:
- 第一句:“江上古迹四咏赤石亭”
- 关键词注释: “江上” 表示地点在江边,”古迹” 指历史遗迹,”赤石亭” 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
- 译文: 江边的古老遗迹中的赤石亭。
- 赏析: 这一句可能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的描述,通过“古迹”这个词来突出其历史的深度和价值。
- 第二句:“萧梁宫井已沉浮,此地空馀帝子楼”
- 关键词注释: “萧梁” 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南朝梁时期,”宫井” 是古代皇宫中用于排水的井,”帝子楼” 指帝王之子居住的楼阁。
- 译文: 萧梁时期的宫井已经沉没或变迁,但这里只剩下了帝王之子留下的建筑物——帝子楼。
- 赏析: 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变化,以及遗址所承载的历史意义。
- 第三句:“红豆开残三月暮,珠帘卷入六朝秋”
- 关键词注释: “红豆” 是相思的象征,”三月暮” 指的是农历三月末,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珠帘” 可能指的是精美的帘幕,”六朝” 指历史上的六个朝代。
- 译文: 红豆花盛开到只剩下一丝丝花瓣,象征着春天即将结束;珠帘被卷入了六朝时期的秋天,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变迁。
- 赏析: 这个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沧桑感。
- 第四句:“山中景色烟云过,劫后文章日月留”
- 关键词注释: “烟云” 形容山中的景色多变而神秘,”劫后” 指的是战争或灾难之后,”文章” 通常指文化或学术成就,”日月留” 意味着这些成就历久弥新。
- 译文: 山中的景色随着烟雾云彩变幻莫测,但经过战争或灾难的洗礼后的文章和文化仍然保存下来。
- 赏析: 这个句子强调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生命力,即使在困难时期也能持续传承。
- 第五句:“每到登临一惆怅,繁华何必问扬州”
- 关键词注释: “登临” 指登山或登上高处进行游览,”惆怅” 是忧愁的意思,”扬州”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城市名。
- 译文: 每当我登上高处时都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忧愁,为什么一定要去询问扬州的繁华呢?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过去繁荣的回忆。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历史的欣赏,以及对当下生活环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