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云百级梯,指月一片石。
乾坤怪未了,往往见奇迹。
莲华宛朱青,天池湛虚白。
了无斧凿痕,斯理耐寻绎。
旷览林莽间,窅然入深碧。
俯仰天地宽,变幻烟云积。
瑶草近可寻,谁是餐霞客。

绕云百级梯,指月一片石。

乾坤怪未了,往往见奇迹。

莲华宛朱青,天池湛虚白。

了无斧凿痕,斯理耐寻绎。

【注释】

①指月:指月亮。这里指月亮的石。

②乾坤:天地宇宙。

③莲华:莲花的别称。

④瑶草:仙草。

⑤餐霞客:食霞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浮山的赞美和向往之情的抒发。

“绕云百级梯,指月一片石。”首句写登浮山时,山路环绕,云雾缭绕,仿佛登上了一座高高的梯子。第二句写站在山顶,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就挂在一块石头上,宛如在指月亮。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浮山的美丽景色。

“乾坤怪未了,往往见奇迹。”第三、四句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这里所说的奇观是指那些令人惊奇的自然现象,如日月交辉、彩虹横跨等。这些自然现象虽然奇特,但它们都是自然的安排。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而不是去破坏它。

“莲华宛朱青,天池湛虚白。”第五、六句描绘了浮山的美景。莲花盛开时,呈现出红艳艳的颜色;而天池则像一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这里的莲花和天池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它们的生机与活力。

“了无斧凿痕,斯理耐寻绎。”第七、八句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自然之美无需任何人工修饰,它是大自然的产物,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真正领略到自然之美的魅力。

“旷览林莽间,窅然入深碧。”第九、十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站在浮山之巅,放眼望去,林海茫茫,一片深绿。这种景色让人感到宁静与舒适。同时,诗人也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

“俯仰天地宽,变幻烟云积。”第十一、十二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变幻莫测的感慨。天地之间,风云变幻莫测,仿佛一切都被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这种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令人叹为观止。

“瑶草近可寻,谁是餐霞客。”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浮山之巅,可以找到珍贵的瑶草,而那些能够享受这种美好生活的人们就是那些能够追求梦想的人。这里的“餐霞客”指的是那些能够欣赏并享受大自然美景的人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