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散澄江绮,风微浪不生。
前山衔落照,远水浸孤城。
客意偏宜晚,渔舟信是轻。
谁家茅屋近,隐隐读书声。
【注释】
①放舟:泛舟,乘船。②澄江:指水色清澈的江流。③风微浪不生:微风时,浪也不起。④衔落照:夕阳西坠,余光在山前。⑤信是:确实如此。⑥谁家:哪家。⑦茅屋:简陋的茅草房。⑧读书声:指读书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诗人夜行江上,见江流澄澈,风微浪静,晚霞映照于前山,孤城近处渔人归舟。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流畅,情景相生,韵味无穷。
“霞散澄江绮,风微浪不生”,写江上的景色。“霞散”二句,描写江水澄澈如练,彩云散开后,倒映在江中,波纹荡漾,风轻浪静。这两句是写眼前景物。“绮”,五彩斑斓的样子。“风微浪不生”是说风轻,所以江面不起波浪。这两句是写江上的天气。“霞散”二句与下句互为表里,写晴空万里,江水清明,是作者夜泊江南时的所见。
“前山衔落照,远水浸孤城”,写江上景色。“衔”字,写江水映着落日的余辉,仿佛要吞没孤城似的,写出了落日的光辉和江水的浩渺。“衔”,动词,吞没。“远水”二句,写江边景色。“浸”字,写江水将孤城包围,使孤城更加显得幽暗。“浸”,动词,淹没。
“客意偏宜晚,渔舟信是轻”,写江上渔者的生活。“客意”,诗人对渔人的称呼。“宜”字,作“喜欢、适宜”解。这句是说:渔人喜欢傍晚出来打鱼捕鱼,因为这时候江上风平浪静,渔船可以轻易地行驶。这两句是写渔者的活动。
“谁家茅屋近,隐隐读书声”,写江边景色。“隐隐”二句,写远处有人家,茅舍近邻,隐约传来读书声。“隐隐”,形容声音细微、模糊,不是十分清楚可闻,而是似有似无。“谁家”,问句,代指茅屋的主人。这两句是写渔者的生活环境。“读书声”一句,既是实写,又是一种虚写。诗人通过听“读书声”而引发对茅屋主人生活的思考。这两句是全篇之眼。“谁家茅屋近”四字点出了题目中的“夜”、“归”。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江南时所写,写的是江南的夜景和渔人的生活。全诗以“归”字统摄全篇,构思精巧严密、浑然一体,意境幽美、情调淡雅、风格明快、清新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