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游信可乐,及此暮春初。
揽物得清朗,坐观知静虚。
亭阴足兰若,山气抱林于。
曲水稽山外,风流古有诸。

注释:

三月三日,即三月上旬的巳日。

戏集禊帖四首:作者在这一天聚集文人,以游宴聚会的方式,将《禊帖》作为题材进行创作。禊帖,是一种书法作品,因古代习俗在三月三日举行祭祀水神的仪式,人们在祭祀之后会洗去身上的污垢,故称“禊”。

盛游信可乐,及此暮春初:我很高兴能够与这么多的文人雅士一起游玩。

揽物得清朗,坐观知静虚:我看着眼前的美景,感到心情宁静而纯净。

亭阴足兰若,山气抱林于:亭子的阴影足够大,仿佛是兰若寺一样。

曲水稽山外,风流古有诸:曲曲折折的水从山外流过,这样的风景自古就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月三日这个春天的日子里,与文人雅士们一起游玩的情景。诗中的”盛游信可乐”和”及此暮春初”表达了作者对这场盛大游宴活动的期待和喜悦。

诗人描述了他看到的景象:”揽物得清朗,坐观知静虚”。这里的”清朗”指的是清明的天空,”坐观”则是指静静地观察。这两个词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感慨。

诗人转向了亭子,”亭阴足兰若,山气抱林于”,这里描述了亭子的阴凉和远处山林的景色。”兰若”指的是佛教寺庙的名字,而”抱林于”则表示山林环绕着亭子。这些词语都为诗歌增添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诗人感叹道:”曲水稽山外,风流古有诸”。这里的”曲水稽山外”指的是曲曲折折的水流从山外流过的景象,而”风流古有诸”则表示这样美丽的风景自古以来就存在。这两句诗既赞美了自然之美,又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