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旦理归装,薄寒微有霜。
天心当厌乱,帝座又生芒。
大义谁曾识,清时不可忘。
防营笳鼓急,草草过重阳。
【注释】
临行:出发前。明旦:明天早晨。理:整理。归装:收拾行装。薄寒:寒冷。有霜:有霜降。天心:上天之意,指帝王的意向。厌乱:厌倦战乱。帝座:皇帝的座位。又生芒:又出现锋芒。芒,指刀剑。大义:正义。识:认识。清时:清明的时代、政治时期。防营:指军队。笳鼓:管乐器和鼓等打击乐器。急:急促。草草:匆促的样子。过重阳:即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在长安任左拾遗期间。
首联写诗人准备离家去蜀州,明日清晨就要整理行装。“明旦理归装”,点出时间地点,表明这是一次远行。“薄寒微有霜”,是说秋凉时节,天气微寒,霜气已至。“明旦”二字,既交代了出行的时间,又暗含着出征的意味。
颔联写诗人对天下百姓的关怀,希望统治者不要因战争而扰民。“天心当厌乱,帝座又生芒”二句,表达了作者希望天下安定的美好愿望。“天心”一句,意谓上天厌恶战乱,希望帝王不要再发动战争。“帝座”则指皇帝的宝座,这里指代帝王。“又生芒”,指朝廷中出现了锋芒毕露的人,也就是专权之臣。这两句是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同时也是对统治者的期望。
颈联写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希望统治者能够以国家大义为重,不要为了私利而忘怀国家的根本利益。“大义谁曾识”,意谓大义,谁能真正理解呢?“清时不可忘”,意思是清明的政治时代,不能忘记。这里的“大义”指的是国家的大义,也就是国家的正义和道义。“清时”指的是清明的政治时代,也就是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这两句是诗人对当时政治风气的担忧,同时也是对统治者的期望。
尾联写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战事的忧虑,希望战士们能够抓紧时间备战。“防营笳鼓急,草草过重阳”,意思是军队的战鼓声急促,我们匆匆忙忙地度过了这个传统节日。“防营”指的是军队驻扎的地方,这里指代军队。“匆匆过重阳”中的“匆匆”二字,既表达了诗人的匆忙之情,也暗示了即将到来的战争的紧张气氛。这两句是诗人对战事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战士们的期望。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担忧,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义的认同和追求。同时,诗歌还体现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