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落胥门外,同舟李郭非。
雨昏归鸟暗,江晚渡人稀。
春后有馀感,泥中叹式微。
吴生好诗句,便欲附清晖。
寥落胥门外,同舟李郭非。
雨昏归鸟暗,江晚渡人稀。
春后有馀感,泥中叹式微。
吴生好诗句,便欲附清晖。
【注释】:
①胥江:即苏州的胥江,在苏州城南。胥门:是苏州城的北城门,位于今苏州城厢区南横河下。
②“李郭”句:指李德裕、牛僧孺二人均任宰相,但因朋党之争而罢官,这里以李郭代指朝政。
③春后:一作“春前”,指春天之后。余:一作“余事”。
④泥中:一作“泥涂”。式微:衰败,这里指诗人对时局的忧愤。
⑤吴生:即作者的朋友。附清晖:一作“奉清晖”,指追随清高的友人。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写作者与友人同舟过胥江,感慨时事和自身命运。
开头两句写自己与朋友乘船从胥江经过胥门时所见景色。“寥落”二字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感受。“同舟李郭非”,用典,李德裕、牛僧孺都是当时朝臣中的名流大腕,但他们因政治上的分歧而被排挤出朝廷。“同舟”暗示诗人与这两位大臣一样,也在政治上失意。“非”,同“谓”,认为。
第三、四句写夜雨初晴时天色渐明,归鸟已不见,江边行人很少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孤单寂寞的心境。
第五、六句由景及情,点出了自己对时局的担忧。“春后有馀感”,意思是说春天来临,自己却依然感到惆怅。“有余感”,是说自己心中还有着许多忧虑,不能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泥中叹式微”,意思是说自己在仕途上遭遇挫折,就像泥泞中生长的草木一样无法自拔。“式微”出自《诗经·小雅·北山》,原指草本植物枯萎死亡,这里比喻自己的命运已经衰落。
最后两句写自己喜爱诗作,渴望得到志趣高洁的朋友的赞赏和提携。“吴生好诗句”,表明自己希望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便欲附清晖”,意思是说如果能得到这样的朋友就很高兴,希望他们能像明亮的阳光一样照耀自己。
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友情的珍重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