癯仙自古拙谐俗,野鹤从来不解诗。
疏磬断时溪月上,乱山深处冻云迟。
性情旁写入枯管,供养随缘觅古瓷。
却恨生香传不得,梦魂空自傍瑶池。
诗句释义
次雄伯答画梅韵
“次雄伯”可能指的是某个与诗作相关的人物或角色,可能是诗作的作者。”答画梅韵”则表明这是对梅花主题的回应或讨论。这里的关键词是“梅”,即诗歌的主题,以及“次雄伯”和“韵”,暗示了这是一种对话或回应的形式。
癯仙自古拙谐俗,野鹤从来不解诗
“癯仙”可能是指一种超脱世俗、清高孤寂的仙人形象,这里用来形容诗作的风格或作者本人的特质。”古拙”描述的是风格上的简朴、不矫揉造作,而“解诗”则意味着诗人对诗词的理解深刻,能够传达出深层的情感和意境。
疏磬断时溪月上,乱山深处冻云迟
“疏磬断时”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其中“疏磬”是一种古代的乐器,通常用于佛事活动,此处可能象征着某种禅意的氛围或是诗人内心的宁静。“溪月上”则形容月亮在溪水之上,营造出静谧而明亮的氛围。“乱山深处”和“冻云迟”则进一步营造了一种幽远而宁静的自然环境,给人以深远和宁静的感受。
性情旁写入枯管,供养随缘觅古瓷
这句诗通过“性情旁写”、“供养随缘”、“觅古瓷”等词语表达了一种随性而为、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旁写”可能指将情感或思想以另一种形式表达出来,如绘画或音乐。“供养随缘”强调的是顺应自然、不强求的生活哲学。最后,“觅古瓷”则可能指寻找那些具有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的古董,反映出对过去文化遗产的珍视。
却恨生香传不得,梦魂空自傍瑶池
“却恨生香传不得”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可能是因为无法将美好的事物或感受传递给他人。“梦魂空自傍瑶池”则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梦境,梦中的诗人仿佛置身于瑶池仙境,但醒来后却发现这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无法触及。这种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无奈的现实处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特质的描述、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理解和对自然美的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艺术魅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