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难系日西飞,江上芦荒雁帛稀。
散漫只怜收不住,登临又是送将归。
十年官渡风烟改,一掬征衫雨雪霏。
自是秋怀易萧瑟,未应羌笛怨金微。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人在这首诗中以“秋柳”为题,描写了秋天的景色。

首联:青天难系日西飞,江上芦荒雁帛稀。

注释:难以系住的是太阳向西飞去,江边的芦苇一片荒芜,大雁稀少。

颔联:散漫只怜收不住,登临又是送将归。

注释:随意飘散的是那些不羁的野花,它们总是留恋着不肯收住;而当我登上高处远眺的时候,又常常是送别友人归去的情景。

颈联:十年官渡风烟改,一掬征衫雨雪霏。

注释:经历了十年的官渡战火纷扰、硝烟弥漫,如今又下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

尾联:自是秋怀易萧瑟,未应羌笛怨金微。

注释:这大概是因为秋意更浓,更容易让人伤感吧,但那哀怨动人的羌笛声却并没有吹响。

赏析:

此诗写于元和五年(810)作者任监察御史出使回鹘时途经河湟之地所作。诗人以“秋柳”为题,抒发自己感伤的情怀,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关心。

首联“青天难系日西飞,江上芦荒雁帛稀”,描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的景象。诗人站在江边,仰望天空,只见夕阳西坠,天色渐暗。他低头俯瞰江水,只见芦荻枯黄,雁鸟稀少。这一联,通过写天空、江水、草木等景物的变化,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颔联“散漫只怜收不住,登临又是送将归”。诗人看到眼前的景象,心中不免涌起一阵悲凉之感。他想抓住那些自由飞翔的野花不放,但又无法挽留住它们。当他登上高处远眺的时候,又常常是送别友人归去的情景。这一联,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野花比作自己的朋友,表达了对它们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由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颈联“十年官渡风烟改,一掬征衫雨雪霏”。这两句诗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描绘和拓展。诗人回忆起十年前官渡之战的硝烟弥漫,如今又下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这一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官渡之战的硝烟弥漫与现在的雪花纷飞,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痛恨之情。

尾联“自是秋怀易萧瑟,未应羌笛怨金微”。“自是秋怀易萧瑟”,是指由于秋风的萧瑟,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忧郁。而“未应羌笛怨金微”则是说,那哀怨动人的羌笛声并未响起。这一联,诗人以景结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含蓄,意境深远。诗人以秋日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愁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