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杳渺作然疑,乌鹊桥成末有期。
灵寿药酬三秀草,女贞花谢万年枝。
怕招寒雁通毫素,又化秋虫络网丝。
可恨年来瓶落井,更无消息慰相思。
【注释】
《和竹汀》是一首七绝。“长河杳渺作然疑”,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乌鹊桥成末有期”,“乌鹊”指织女,“鹊桥”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相会之所。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在人间看来,不过短短一日,但天上却已是一年了。这一句写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相见。“灵寿药酬三秀草,女贞花谢万年枝。”灵寿草,即灵芝,古代传说服之能延年益寿的仙草。三秀草,即三叶草,相传为西王母所赐,可使人青春常驻。“女贞”是一种树,又名冬青,枝叶茂盛,可以供人观赏,也可以入药。“万年枝”,即千年古木,这里指松柏。古人认为松柏可以长寿,所以常用来比喻人的高寿。这两句用灵芝、三叶草及松柏等事物,比喻友人的才华、美德与高尚品质。“怕招寒雁通毫素”,“寒雁”指寄信的人,“毫”指书信,“素”指纸。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担心寄信的人会因为天气寒冷而把书信弄脏。“又化秋虫络网丝”,意思是说,我又化作秋虫,被秋风中的蛛网捕捉。“可恨年来瓶落井”,意思是说,我多么可恨啊!“瓶落井”指书信落入井中。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多么可恨啊!因为我不能像牛郎、织女那样每年都能在鹊桥相会,也不能像松柏那样长得永远不老不死。“更无消息慰相思”,意思是说,你的消息一点都没有,我怎么能不想念你呢?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你的消息一点都没有,我怎么能不想念你呢!
【赏析】
此诗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从诗的内容看,这是一封情深意长的赠别信。全篇构思新颖,意境优美,情感深沉,语言自然。前四句写友情,后四句写离情。
首联以设问开题。长河茫茫,令人生疑;乌鹊相会,难卜佳期。诗人用“作然”二字点出这种疑虑,使整幅诗意蕴顿出。
颔联写友情的珍贵与难得。诗人以“灵寿”、“女贞”两物作比,赞颂朋友的才华和品德。灵寿草是灵芝的一种,据说服食可延年益寿。三叶草又叫连翘草,传说中西王母曾将它赐给牛郎,让他与织女每年七夕相会。诗人用“酬”字表明自己对友人的珍视,用“报”字表达他对友情的珍重。女贞花又名冬青,枝叶繁茂,常绿不凋,古人常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精神。诗人用“谢”字说明友人已经功成名就,但又说“万年枝”,意味着他的事业还将继续发展,永葆青春。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赞美之情,又表达了他对友人事业成功的祝贺之意。
颈联则写友情的真挚。诗人用设问的语气表达对友人的担忧:为什么你会把我的问候信弄脏了呢?这是因为我担心你在外漂泊时会受到风寒,所以才特意将信件裹好。同时,诗人又将目光投向空中,想象着秋风中飞舞的蜘蛛网,它们正紧紧缠绕着你的信件。诗人用这样的意象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
尾联则写离别的伤感。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你的消息一点都没有吗?这是因为诗人害怕自己的消息被秋风中的蜘蛛网捕捉住,无法传达到友人那里。同时,诗人又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为什么你没有给我回信呢?这是因为诗人担心自己的回信会被风吹走,无法到达友人那里。这两句既是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的倾诉,也是对自己孤独无助的自况。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特点:
- 运用典故。诗歌中多次引用典故,如“乌鹊桥”、“灵寿”、“三叶草”、“女贞”、“寒雁”、“蛛网”等,这些典故都与牛郎、织女、松柏等有关。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和深度。
- 采用设问和反问的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设问和反问的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例如,诗人在首联中设问长河如何能够作然疑惑,乌鹊桥又如何会有期;在颈联中设问为什么我会担心你的消息被秋风中的蜘蛛网捕捉住;在尾联中设问为什么你没有给我回信呢?这些设问和反问的手法使诗歌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 运用象征和暗示的表现手法。诗歌通过设问和反问的手法,将诗歌的情感层层展开,使诗歌更具层次感和深度。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象征和暗示的表现手法,如“灵寿”、“三叶草”等都是美好的事物的象征,“蛛网”则是无情的象征;“寒雁”则是冷寂的象征。这些象征和暗示的表现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