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绿斜阳结暮愁,朱门回首罢春游。
同岑臭味输温郭,高阁芳尘感应刘。
数遍花兰梧甃暗,重来枞屐石台秋。
即今漫扫题诗处,一任西风鸟迹留。

【注释】

四咏掖庭:唐人作诗多以宫名入题,此为咏掖庭宫。掖庭,皇宫的东门。

惨绿:形容天色阴暗的样子。

结暮愁:结下深深的愁绪。

朱门:指皇宫大门,也泛指权贵豪门之家。

同岑臭味输温郭:岑参、杜甫都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臭味”即志趣、志向不同。这里借比喻岑参、杜甫与自己志趣不同。

高阁芳尘感应刘:刘禹锡曾任夔州刺史,有《秋怀十二首》之一:“自古青楼无别业,隔江犹得数峰青。”这里暗用其意。

数遍:多次走过,走过很多遍。花兰梧甃(zòu)暗:在庭院中走过很多遍,看到的是经过精心修剪的花草树木。

重来:再次来到,再次经过。

枞(chong):一种乔木,落叶乔木,叶子长椭圆形,夏季开花淡红色。屐(jie):古代的一种鞋,上端有齿可以踏在地面上行走。石台:石质台阶。

西风鸟迹:西风吹落的黄叶像鸟儿留下的足迹。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天宝八载(749),当时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他因受谗毁而离开长安,被排挤出朝廷,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这首诗就是作者离开长安后所作。

首句“惨绿”,点明时间是在黄昏时,这是日落时分,天色已暗;“斜阳”二字,又暗示了天气的阴沉,渲染出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接着第二句“朱门”,表明作者回到自己的寓所,回首往昔春游之乐。第三句“同岑臭味输温郭”,意思是说作者与岑参、杜甫等诗人志趣不同,他们都是才高气盛之人,作者却甘愿做一位默默无闻的小官。最后两句“高阁芳尘感应刘,重来枞屐石台秋”,写的是诗人再次来到京城长安时的所见所感。这两句诗写得含蓄深婉,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