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东流接大荒,江潭烟树正茫茫。
风驱海势倾鳌背,天逼山光入女墙。
酒胆纵横通灏气,剑花芒角截空肠。
嗟予萍梗经三岁,几度登临睨旧乡。

君山登望江楼次柳子厚登柳州城韵

杨子东流接大荒,江潭烟树正茫茫。

风驱海势倾鳌背,天逼山光入女墙。

酒胆纵横通灏气,剑花芒角截空肠。

嗟予萍梗经三岁,几度登临睨旧乡。

注释:

  • 扬子:指扬雄。
  • 东流:向东流动的水。
  • 接大荒:与广袤的荒野相接。
  • 江潭:江河边的湖泊和沙洲。
  • 烟树:迷蒙的树木。
  • 风驱海势倾鳌背:风力使海水倒灌,好像巨鳌(神话中的海龟)被推倒一样。
  • 天逼山光入女墙:天空的压力使得山的光辉射入城墙。
  • 酒胆纵横通灏气:豪饮壮志,胸怀浩然之气。
  • 剑花芒角截空肠:形容剑法犀利,锋芒毕露。
  • 嗟予:感叹词,表示感慨或无奈。
  • 萍梗:浮萍和枯树枝。
  • 三岁:三年的时间。
  • 睨旧乡:凝视故乡的景象。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君山登望江楼时,因看到柳宗元登上柳州城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柳宗元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扬子东流接大荒,江潭烟树正茫茫。”描绘了一幅宽广的画卷,长江东流,与广袤的荒野相连,江边的烟树笼罩在一片茫茫之中。这里的“扬子”指的是诗人自己,而“江潭”则是指作者所处之地。

颔联“风驱海势倾鳌背,天逼山光入女墙。”则是从视觉角度出发,描述了风力的强大和天空的压力。这里的“风驱海势”意味着风的力量能够推动大海的波涛,“鳌背”即巨大的鳌鱼背脊,暗示着自然界的力量。而“天逼山光入女墙”则描绘了天威逼人,仿佛要将山的光华射入城墙。

颈联“酒胆纵横通灏气,剑花芒角截空肠。”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在这里,“酒胆纵横”形容诗人饮酒豪放,胸怀广阔;“剑花芒角”则形容剑法犀利,锋芒毕露。这两联共同描绘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坚定的意志。

尾联“嗟予萍梗经三岁,几度登临睨旧乡。”则是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感慨。这里,“嗟予萍梗”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几度登临”则是指多次登高远望,凝视故乡。这里的“睨旧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豪情壮志、豁达磊落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