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脉脉太凄迷,碎擘春烟照曲溪。
别意惊看来去迹,绮情难忏短长堤。
风回歌扇初疑雪,雨湿芳心易化泥。
懊恼吟成关塞远,况堪飘泊画楼西。
柳絮二首
亭亭脉脉太凄迷,碎擘春烟照曲溪。
别意惊来看去迹,绮情难忏短长堤。
风回歌扇初疑雪,雨湿芳心易化泥。
懊恼吟成关塞远,况堪飘泊画楼西。
注释:
柳絮:柳絮轻盈如丝,随风飘舞。亭亭脉脉:形容柳树挺拔而柔弱的姿态。凄迷:凄凉而迷茫。碎擘:指柳絮被风吹散。照曲溪:映照在弯曲的溪水中。别意惊看:离别的情感让人震惊。来去:指柳絮随风来去。绮情:美好、浪漫的感情。忏(chàn):忏悔、赔罪。短长堤:指堤岸的长短不一。风回歌扇初疑雪,雨湿芳心易化泥:风吹过,仿佛看到了飘飞的雪花;雨落在柳枝上,使得柳絮变得湿润,容易黏附在泥土上。
懊恼吟成关塞远,况堪飘泊画楼西。
懊恼:感到烦恼。关塞:边疆。况堪:更不能承受。
赏析:
《柳絮二首》是唐代诗人韦庄的作品。此诗描写了春天柳絮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和漂泊生活的无奈和伤感。
第一首诗描绘了柳絮轻盈而美丽的景象,以及它们随风飘荡的状态。诗人用“亭亭脉脉”来形容柳树的挺拔而柔弱的姿态,同时以“凄迷”来形容柳树给人的感觉。接着,诗人描述了柳絮被风吹散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飘飞的雪花,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然而,当雨水落在柳枝上时,柳絮变得湿润,容易黏附在泥土上,这又带来了一种忧郁的气氛。最后一句“懊恼吟成关塞远,况堪飘泊画楼西”,表达了诗人因为离别而感到的烦恼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第二首诗则转向了对离别和漂泊生活的感受。诗中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画面,即柳絮飞舞在曲溪之上,映照出一片美丽的景象。然而,这美丽的景色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悲伤情感,因为柳絮的飘散也代表着离别的到来。诗人用“绮情难忏”来形容自己对这份感情的深深留恋,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同时,诗人也提到了自己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即身处偏远之地,难以忍受这种飘泊的生活。
这两首诗都以柳絮为媒介,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象的独特感受和对于人生命运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抒情,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哀愁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