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寻郢客和阳春,放眼于今复几人。
共主无端称禅让,正声从此感漂沦。
弃官彭泽完徵士,遗老襄阳号酒民。
高洁不谈天下事,可知明月是前身。
奉和张少泉世丈
敢寻郢客和阳春,放眼于今复几人。
共主无端称禅让,正声从此感漂沦。
弃官彭泽完徵士,遗老襄阳号酒民。
高洁不谈天下事,可知明月是前身。
注释:
- 郢客:指楚国诗人屈原,曾作《离骚》、《九歌》等作品。
- 阳春:指春天的景色,常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
- 共主:指古代君王,这里指汉献帝。
- 禅让:指舜将帝位禅让给尧的故事,后用来表示皇帝退位让贤。
- 漂沦:指失意或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 彭泽:地名,位于今江西九江市。
- 征士:指有才德而未仕的人。
- 襄阳:地名,位于今湖北襄阳市。
- 酒民:指喜欢饮酒之人。
- 明月:古人认为月亮上有仙人居住,因此用月亮来比喻人的高洁品质。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张少泉的敬和之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张少泉才华的赞美,同时也对其人生经历和品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首句“敢寻郢客和阳春”,意为我敢于追寻楚国诗人屈原的诗歌,从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这里的“郢客”指的是屈原,他是楚辞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如《离骚》、《九歌》等都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通过这句诗,杜甫表达了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对美的向往。
次句“放眼于今复几人”,表达了诗人对当今社会人才稀缺的感慨。这里的“放眼”意味着放眼望去,寻找那些像屈原一样具有才华和品德的人。而“于今复几人”则表示在当今社会中,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这也是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担忧。
第三句“共主无端称禅让”,则是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一种讽刺。这里的“共主”指的是古代帝王,而“禅让”则是古代一种让位给贤能之人的制度。在这里,杜甫表达了对这种无端的禅让现象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权力的腐败和滥用。
第四句“正声从此感漂沦”,则是对自身处境的感叹。这里的“正声”指的是正直的声音,而“漂沦”则是形容自己被卷入纷争之中,无法自拔。杜甫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无奈。
第五、六句分别描述了杜甫的人生经历和自己的性格特点。第七、八句则是对杜甫人格魅力的高度评价和他与月亮之间的深厚情谊。
这首诗是杜甫对张少泉的敬和之作,也是对他个人经历和人格的赞美。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