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清浊界分明,人在芙蓉镜里行。
惟有乡情消不得,浪花风里捣衣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分析时注意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并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1)

“东西清浊界分明”:东边是清澈的水,西边是浑水(浊水)。“分明”,清晰;分晓。“清浊”指水质的清澈或浑浊。“界”,边际;界限。“分明”即“清浊”分界线清晰可见。“东”“西”点出地点,“清”“浊”说明水质,“界分明”表明作者观察得细致、准确。

(2)

“人在芙蓉镜里行”:人行走在芙蓉花盛开的湖边。“芙蓉”,荷花别称。“镜”,镜子,比喻水面。“行”行走。“芙蓉镜”,比喻湖水如同照人容貌的明镜。“人在芙蓉镜里行”,写出了作者行走于湖上时的所见所感。“人在芙蓉镜里行”,写出了自己如在荷花盛开的湖面上行走,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形成一种美妙的景象。

(3)

“惟有乡情消不得,浪花风里捣衣声”:只有乡愁难以排遣,听到的是打衣机的声音。“惟有”,只等;唯有。“乡情”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消不得”,消不了,消不去。“浪花”“风里”点出了地点和天气。“捣衣声”,捣衣,指妇女将衣物捶打整理。“捣衣声”,点出时间是在晚上。“唯有”一词,表达了作者无法排遣的乡愁之情。“乡情”指的是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浪花风里”交代了时间和地点。“捣衣声”是夜深人静时分传来的,是思乡心切之人的家信。“浪花”“风里”点明了时间是在夜间。“唯有”一词,表达了作者无法排遣的乡愁之情。

【答案】

过潘阳湖堤上

东边是清水西面有浊水清浊两水分明岸

人行走在湖面上犹如行走在芙蓉花开的湖面上

惟有乡愁难以排遣,听到的是打衣机的声音

赏析:

此诗写游潘阳湖观景之所见,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首联描绘了一幅清浊分明的画面:东边是清水,西边是浊水。“清浊”指水质的清澈或浑浊,而此处用“清浊”来表现水色,既点明地点,又突出主题——游湖所见之景。

颔联写自己行走在湖面上的所见所感:自己行走在芙蓉花盛开的湖边,与水中的倒影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妙的景象。然而,自己却只能在这种美好的景色中徘徊、徘徊,无法真正融入其中,只能以欣赏的目光来欣赏它。这既是对自己心境的一种描述,也是对整个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歌颂。

颈联则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只有乡愁难以排遣,听到的是打衣机的声音。这一联既写出了作者身处异地的孤独和寂寞,也写出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这一联还巧妙地把游湖所见与游子思乡之情联系起来,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感染力。

尾联则以一“唯有”收束全诗,表达了作者无法排遣的乡愁之情。“唯有”一词,不仅表达了作者无法排遣的乡愁之情,还使全诗更加含蓄、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