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龙华会里人,同文会讲忆前尘。
伤心一唱骊驹后,红豆花开十二春。
注释:
我也曾参加过龙华会的聚会,我们在同文会里谈论过去的事情。
一想到伤心的骊驹曲后,就想起那十二个春天红豆花盛开的情景。
译文:
我也曾是龙华会里的人,在同文会上谈论过去的事情。
一想到伤心的骊驹曲,就想起那十二个春天红豆花盛开的情景。
我亦龙华会里人,同文会讲忆前尘。
伤心一唱骊驹后,红豆花开十二春。
注释:
我也曾参加过龙华会的聚会,我们在同文会里谈论过去的事情。
一想到伤心的骊驹曲后,就想起那十二个春天红豆花盛开的情景。
译文:
我也曾是龙华会里的人,在同文会上谈论过去的事情。
一想到伤心的骊驹曲,就想起那十二个春天红豆花盛开的情景。
【注释】 北郭:指长安城北面的郭门。郭,城楼周围筑有矮墙的地方。晚眺:傍晚观赏景色。呈:奉献、献上。丁叔衡师立钧:丁叔衡,唐代诗人,曾师从于李白;立钧,字子钧,也号白云先生,唐代诗人。二首:本篇为第二首,第一首见《全唐诗》,题作《宿北郭》。 残竹:犹残存的竹子。层阴:层层叠叠的树木阴影,形容树荫茂密。荡:覆盖。远林:远山。云山:指山间的云雾和山上的树木。前代色:指前朝遗留下来的颜色。霜树
【注释】 久聚不相顾:很久没有见面,彼此都不去看对方。 濒行:将要离开。 如何:怎样。 今夜月:指中秋月。 还照出山云:月亮照着山间的云雾。 抗手三千界:举起手来仿佛可以接触到三千大千世界(即宇宙、万物)。 豪情十万军:豪迈的情怀像十万大军一样。 素抱:朴素无华的感情。 咫尺感离群:感到自己与同伴的距离很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临别之际赠给朋友储影壶的
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傍晚时分的远眺,描绘了一幅荒凉、寂静的画面。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1. 下杵暮江孤:“下杵”指放下农具,这里可能指日落时分。“暮江孤”形容江水的孤单和寂静,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2. 苍茫混海隅:“苍茫”表示广阔无边,“混海隅”则表达了与大海融为一体的感觉,这里的海隅即海边。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海深沉而广阔的感受。 3. 荒城清野烧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登高远眺的壮阔景象来抒发自己对时局的忧虑。 其一:负郭时登眺,江崖欲暮天。 注释:在城郊的时候登上高楼远眺。傍晚时分,江边的小山仿佛要落山入晚。 赏析:首句“负郭时登眺”,交代了登高的原因和环境,点出了时间。“负郭”一词出自《汉书·食货志》,指靠近城郭之地,也就是靠近城市的地方。作者之所以选择这个地点登高,是因为这里是他经常出入之地,也是他经常与朋友聚会的地方
【注释】 交谊:指友情。先世:先辈和父辈。謏(jiǎo)闻:惭愧。遗业:祖先留下的事业。蒿莱:荒芜。筹边:筹划边境事务,这里借指治理国家。出群材:指杰出的人才。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友人储光羲的赠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期望之情。全诗如下: 赠储光羲二首(其二) 论交先世旧,文彩冠台阁。 惭君愧吾辈,遗迹渐榛莽。 投笔警残局,篝灯爇寒灰。 中原未复辟,指望出群才。
重九东城晚眺 落照半城郭,秋风动渺茫。 云平孤树迥,山涌暮天苍。 夕气散群鸟,寒风薄大荒。 独怜篱下菊,晚节有馀芳。 注释: 1. 重九: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这一天阳气最盛,适合登高远眺。 2. 东城:即洛阳东城,这里指代作者所在地的洛阳。 3. 暮景:傍晚的景象。 4. 夕气:夕阳的余晖,也形容傍晚时分的景色。 5. 孤树迥:孤零零的树木,远远地矗立着。 6. 暮天苍:暮色中的天空
宝应道中 春思满芳洲,横风荡客愁。 日华闯高浪,波藻窜明楼。 诗句无根草,乡情不系舟。 花朝便经过,莫负少年游。 解析与注释: - 宝应道中:宝应是古县名,位于江苏省北部。这里指诗人在经过宝应时的情景。 - 春思满芳洲:春天到来,思绪也如江上之花般盛开,满溢在广阔的洲岛上。 - 横风荡客愁:春风的吹拂让诗人的心情如同被风吹起的波澜一般,心中充满了难以平息的忧愁。 - 日华闯高浪
【注释】: 亦知澹如水:也懂得淡泊如同水。 冲素亮遐心:冲刷清净明亮了遥远的心境。 春共和神写:春风和神采相融合。 秋随静气深:秋天跟随宁静的气韵而深沉。 大山包众植:高山包容着众多的植物。 乔木有遗音:高大树木留有遗音。 挥手一为别,同苔各异岑:挥手一别,同在山中的苔藓却各不相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梅自况,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人生态度。诗中描绘了梅花、大山
【注释】清和道:指从洛阳到扬州的驿道。迢迢(tiáo tiáo):形容路途遥远。危车:指马车。心旆(sui):旗杆上的飘动旗帜,这里借以指代马。水涡:大水形成的漩涡。病马:指身体瘦弱、生病的马。石路:指山间崎岖不平的小路。宿雨:隔夜的雨水。浮麦陇:指长满麦苗的田埂上。春烟:春天的炊烟。沾柳条:柳树枝头挂满了嫩叶。浑:全。未惯:没有习惯。发轫(ren):启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解,理解其意思,再进行概括总结,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解答此题要注意把握诗歌的内容、语言特点、思想主旨及意境等,并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遣怀 (一) 幽意忽不惬,时衰无奈何。(幽意:深沉的情思;惬:满足。时衰:时运衰颓。无奈:没有办法。)
注释: 倦怀天步太蹉跎:意为我厌倦了官场,仕途上已经蹉跎太久。 岁暮江关更奈何:意为岁月已至年末,但官途仍难行,更加无奈。 毕竟才人生命蹇:意为终究还是文人的命运坎坷。 草间偷活已无多:意为在野间苟且偷生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朋友宋芸子的悼念之词。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友人命运的同情。诗人感慨自己已经厌倦了官场生活,仕途上已经蹉跎太多。而到了年末,官途仍然难以行通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与赏析: 诗句翻译 1. 奄忽经年感物华:突然一年过去了,感慨世间的繁华变化。 2. 一番顑颔一咨嗟:一次叹息之后,流露出深深的遗憾或悲伤。 3. 豺狼当道无人问:豺狼当道,却无人询问。 4. 潦倒渔阳第几挝:在渔阳的潦倒生活中,多少次敲打心房。 5. 注释:奄忽,忽然。顑颔,低头沉思的样子。咨嗟,叹息。豺狼,比喻凶险的小人或势力。渔阳,这里指代艰难困苦的生活境遇。
逐句释义与注释: 1. 复辟书陈大义传,先生去国竟安然。 - 复辟书: 指的是某位官员在被贬职或解职之后所写的一封书信,表达其对朝廷的忠诚以及对改革的坚定信念。这里的“复辟”意味着重返权力中心,而“大义”则指正义或正道,通常用来指代高尚的理想或原则。 - 先生去国: 表示宋芸子先生的离京(即离开国家),可能因为受到政治压力或其他原因被迫离开。 - 竟安然: 表示尽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注释: 陆秀夫是南宋末年名臣,他曾在宋末抗元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但最终却被迫投降了敌人。他为了保护皇帝和国家的利益,选择了以身许国,牺牲自己,成为了千古传颂的英雄人物。 君臣未葬江鱼腹,毕竟先生际会殊。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我们的君臣已经不在了,但是陆秀夫先生为国家所做的贡献是无法被抹去的,他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际遇,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注】陆文端公名贽,凤石先生即陆贽。德宗时宰相,以直言敢谏著称。 代德多缘内大臣:德宗即位之初,任用宦官为内臣,朝政大权掌握在宦官手中,致使外廷大臣不能尽职。 黄农遗迹昧前尘:黄河南岸的农田遗址,是唐高宗时期开凿的,而当时已属晚唐,与“昧”字相吻合。 漫夸汤武轻曹魏:曹操、司马懿父子,虽能统一中原,但终究未能使国家长久安稳,故有“轻曹魏”之说。 犹奉山阳旧主人:山阳县令刘具曾弹劾宦官王守澄
注释: 末朝:指明朝。宰相:古代官职名,指辅佐君王的重臣。微时:年轻时。谶:预言或预兆。高谊:高尚的节操。晚节差:晚年的行为不端。 忍抛残垒入民家:不忍心抛弃自己的营垒进入平民百姓家中。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慎为悼念他的老师陆凤石而作的。诗中表达了对老师的深深怀念和崇敬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弊端。 首联“末朝宰相微时谶,高谊难为晚节差”直接点明了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末朝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