岧岧白杨树,上有悲风鸣。
夕阳下衰草,荒陇亦已平。
送君出城郭,怆恍难为情。
朝辞亲旧去,夕与野土并。
鬼车中夜嗥,天高月复明。
漠漠林烟霏,涓涓野水清。
贤达信难免,念此心骨惊。
几见陈死人,复得还家行。
古今迭相送,生存空负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辨析。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其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每句都写了什么”“诗人的情感变化是什么”“诗句有什么特点”三个角度来具体分析解答。
(一)
这首诗是一首代人挽歌,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同情和无限哀思。
- 开头两句写白杨树上的悲风在夕阳下呜咽着,荒废了的陇亩也渐渐平复。“白杨”即高大挺拔的杨柳,“悲风”指凄厉悲凉的秋风。“哀鸣”是风声。“暮”是日落时分。“衰草”指长满了枯黄枯萎的草地,“荒陇亦已平”意思是说荒芜的田野也变得平坦了。这两句是说:在这凄凉的环境中,友人离去,令人悲痛欲绝。
- 三、四句说送别友人出城郭,使他怆惘不已。“怆恍”意为忧伤迷惘。这两句是说:早晨辞别亲朋好友上路,黄昏时与荒野同归。这里用“上”“下”两个方位词,表明时间推移之快。
- 五、六句说:夜半里传来鬼车的叫声,天空高远而月亮又重放光明。“鬼车”指古代传说中的天帝所乘的车子,“嗥”即吼叫,这里指发出叫声。“天高月复明”意思是说天空高远而月亮又重放光明。这句写出了诗人内心极度痛苦和悲伤的情绪。
- 七、八句说林中烟雾弥漫,溪水清澈见底。“贤达信难免”意思是说贤能的人终究难逃死亡的命运,“念此心骨惊”意思是说想到这些令人心惊胆战的事,不禁使人感到恐惧和悲伤。这两句是说:贤能的人终究难逃死亡的命运,想到这些事情,不禁让人心生恐惧和悲哀。这是诗人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 第九、十句写陈死人复得还家行,古今迭相送。诗人以陈死人比喻死者,以复得还家行形容他们复生还乡的情景,表达诗人对死者的深深怀念。
- 最后两句写古今相送,生死无常;生存空负名。这是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虚无的感叹。
(二)
本题为理解性默写的选择题,结合题干中的提示信息,可以明确具体的答题方向。
(三)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
【答案】
(一)
- “岧岧”形容树身直耸,“白杨”,指高大挺拔的杨柳,这里借指友人或朋友。
- “悲风”指凄厉悲凉的秋风,这里借指友人的不幸命运。
3“夕”指傍晚时分,“去”指离开。
- “中夜”是指半夜的时候,“嗥”指发出叫声。
- “贤达”指有才能的人,“信难免”意思是说贤能的人终究难逃死亡的命运。
- “念此心骨惊”意思是说想到这些令人心惊胆战的事,不禁让人感到恐惧和悲伤。
- “几见陈死人复得还家行”意思是说几乎看不到已经死去的人重新回家的情况;“复得”,即重新得到,“还家行”指重新回到家乡。
- “古今迭相送”,意思是说古今不断有人相互赠送。
- “生死无常”意思是说生死都是不可抗拒的规律;“空负名”意思是说活着的时候虚度年华,白白地享有名声。
(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同情和无限哀思。
(三)
- 本诗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如“鬼车”、“贤达信难免”、“朝辞亲旧”、“朝朝暮暮”等,使诗歌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 全诗通过描写友人离别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死无常、富贵荣华终归尘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