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藏令萧辰,中野始黄萎。
芳尘息座隅,悄焉伤永逝。
颓阳永无旦,感此重泉闭。
乱流汩方羊,先生初厌世。
三日捐馆谷,未遑绝人事。
忧怀结晨夜,卒复悬梁缢。
嘉被旧邦土,后世称忠义。

【注释】

  1. 白藏令: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9月7日或8日。萧辰:指萧绎,梁武帝的孙子。中野:指魏国,即西魏,萧绎曾被封为上柱国、大将军等职。黄萎:指凋零枯萎。
  2. 芳尘:芳香的气息。息座隅:指人已去世,其遗像和灵位都移到了角落。悄焉伤永逝:默默地哀伤他的离去。
  3. 颓阳:残阳,指傍晚时分的太阳。永无旦:永远没有天明的时候,暗指死者已长眠不起。感此重泉闭:因为无法与死者重逢而感到悲伤。
  4. 乱流汩方羊:乱流,指湍急的水;汩,指水流声;方羊,指方形的石头。方羊,这里借指坟墓。先生初厌世:先生开始厌倦尘世了。
  5. 三日捐馆谷:三天后将遗体送进坟墓。未遑绝人事:无暇处理其他事情。忧怀结晨夜,卒复悬梁缢:因忧虑而日夜不得安宁,最终再次选择上吊自杀。嘉被旧邦土,后世称忠义:好的被子是旧的领土,后人称赞他忠诚正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所作的一首悼亡诗。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相应的注释,便于理解作者的情感。
    首句“白藏令萧辰,中野始黄萎”,描述了萧氏家族的衰败和萧辰的逝世。白藏令,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此时正值深秋季节,万物凋零。萧辰,即萧绎,南朝梁元帝萧绎的长子,他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皇位,但不久就陷入了内乱和外患之中。
    次句“芳尘息座隅,悄焉伤永逝”,表达了他对萧辰逝世的悲痛之情。芳尘,是指香气四溢的气息,这里用来比喻萧辰的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不已。
    三句“颓阳永无旦,感此重泉闭”,描绘了萧辰离世后的惨淡景象。颓阳,是指夕阳西下的情景,象征着生命的终结;重泉,是指阴曹地府,表示死者已进入另一个世界。
    末句“乱流汩方羊,先生初厌世”,则进一步描绘了萧辰对尘世的厌倦之情。乱流,是指汹涌澎湃的水流;方羊,是指形状似方羊的石头。这里用来形容墓地周围的景象,暗示着萧辰已经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世界。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悲痛。“三日捐馆谷,未遑绝人事。”诗人三天之后才将萧辰安葬,无暇顾及其他事物。忧怀结晨夜,卒复悬梁缢”则表达了诗人因忧虑而日夜不得安宁,最终再次选择上吊自杀的悲惨命运。这里的“嘉被旧邦土,后世称忠义”也反映了诗人对萧辰生前忠贞不渝品质的怀念和赞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死观念的独特见解和对忠义品质的崇高追求。整首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读来令人感慨万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