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非有期,兴发每孤往。
晨曦众鸟鸣,晞发及林爽。
浮花下清流,心迹与旷朗。
嵇康养生论,悠然独晤赏。
【解析】
本诗写诗人在山林中,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心情愉悦,怡然自得。首联“野性非有期,兴发每孤往”,意思是:我的本性并非有始有终,每当兴致勃发时,我常常独自前往。“野性”指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有期”是比喻义,指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但与自然亲近、享受生活的乐趣是永恒的;“兴发每孤往”意思是说诗人总是喜欢独自去欣赏自然的美好景色。第二联“晨曦众鸟鸣,晞发及林爽”,意思是说清晨阳光明媚,群鸟齐鸣,我的头发被阳光晒干,凉爽宜人。这里写出了诗人早起观赏大自然美景的情景。第三联“浮花下清流,心迹与旷朗”,意思是说飘落的花朵落在清澈的溪水中,我的心也随着这宽阔明朗的天空而变得开阔。这里的“浮花”、“清流”都是诗人眼中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第四联“嵇康养生论,悠然独晤赏”,意思是:嵇康关于养生的论述,让人悠然自得,独自品味这份心得。“嵇康”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倡养生,倡导自然无为的生活理念。这里诗人引用了嵇康的养生之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答案】
译文:
我没有固定的人生目的,只要一有兴致,我就常常独自一人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清晨的阳光普照着大地,鸟儿欢快地歌唱着,阳光照到我身上,我感到无比的舒适。
飘落的花瓣落在溪水里,我的心情也因此变得开阔起来。
我想起了嵇康关于养生的论述,独自品味这种心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山林后写的。诗的前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它点出了作者的主观心境。“野性”指的是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有期”是指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但与自然亲近、享受生活的乐趣却是永恒的。“兴发”即兴致所到,“孤往”即独自前往。这两句话说明诗人总是喜爱独自去欣赏自然美景。
中间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前一句写诗人在山间林中观赏美景,“兴发”之后,独自前往,所以用“孤往”来修饰;后一句写诗人观赏到了什么景致,用“晞发”来修饰。“晞发”是古时的一种发型,将头发梳成一束束的,然后扎上簪子,早晨起来解开,让头发自然散开。这样,早上的阳光就很容易照射到人的身上。“及林爽”即沐浴在阳光下的感觉。
后四句则是全诗的结笔,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嵇康”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人,他的养生思想影响了后世许多人。嵇康在《答二郭书》中谈到自己养生的方法:“少之时,一毫不复弄思意,寝处常以单被蒙头。”他认为一个人要活得长久,必须减少思考,不要纠缠于世俗之事,保持一种清心寡欲的境界。“悠然独晤赏”中的“悠然”就是这样一种境界,即悠闲自得的样子。诗人在这里运用这一典故,表明自己追求的是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闲适生活。
整首诗意境幽远,语言流畅自然,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