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会良不偶,脱然遗簪缨。
误落黄虞后,何所求荣名。
客至忘形骸,有酒还自倾。
纵令颓然醉,结怀在太清。
不为蝉翼重,宁为千钧轻。
《消寒七集拟陶三首》是一首由曹家达创作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诗歌。曹家达是一位研究经书及诗文的学者,他的作品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 诗句解读:
- 时会良不偶:时运不佳,遭遇困难。
- 脱然遗簪缨:形容放下世俗的名利,超然物外。
- 误落黄虞后:误以为自己落入了错误的时机或位置。
- 何所求荣名:为何追求名誉?
- 客至忘形骸:客人到访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形骸。
- 有酒还自倾:即使只有酒也能自我陶醉。
- 纵令颓然醉:即使颓废地喝醉了。
- 结怀在太清:将心寄托在清高的境界中。
- 译文展示:
- 时运不佳,遭遇困难。
- 摆脱了世俗的名利,超然物外。
- 误以为自己落入了错误的时机或位置。
- 为何追求名誉?
- 客人到访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形骸。
- 即使只有酒也能自我陶醉。
- 即使颓废地喝醉了。
- 将心寄托在清高的境界中。
- 赏析讨论:
-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环境和自身境遇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诗歌通过描绘与客人相聚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外界的疏离。
- “脱然遗簪缨”和“客至忘形骸”等句子,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态和对友情的珍视。
-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曹家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清末民初文人的思想风貌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