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敬,原名刘光,宋代诗人
刘光,原名寅,字子敬,后改今名,字玄辉,号晓窗,歙县(今属安徽)人。
幼孤力学,忍贫不仕,授徒五十馀年。
入元,行省差充宁国路学正,不赴。
有《晓窗吟稿》,已佚。
事见《桐江集》卷一《晓窗吟卷序》、《宋季忠义录》卷一五。
生卒年:?-?
子敬,原名刘光,宋代诗人
刘光,原名寅,字子敬,后改今名,字玄辉,号晓窗,歙县(今属安徽)人。
幼孤力学,忍贫不仕,授徒五十馀年。
入元,行省差充宁国路学正,不赴。
有《晓窗吟稿》,已佚。
事见《桐江集》卷一《晓窗吟卷序》、《宋季忠义录》卷一五。
生卒年:?-?
山翁何事冲寒往,知有梅花在隔溪。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山翁在寒冬中冒雪前行,寻觅那遥不可及的梅花。诗人通过对山翁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同时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注释: 1. 山翁:泛指老年人或隐士。 2. 冲寒往:冒着严寒前往。 3. 梅花:即梅花,是一种在冬末春初盛开的花卉,常被用来象征坚强不屈的精神。 4. 隔溪:指相隔一段距离的地方。 5. 译文
诗句输出:晓来多谢梁间燕,尽把春愁举似人。 译文展示:清晨我感谢梁间的燕子,它们将我的忧愁都带给了人们。 注释说明: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清晨醒来后对燕子的感谢,因为燕子将春天的忧愁带给了人们。这里的“梁间”指的是燕子栖息的地方,而“春愁”则是指诗人内心的愁绪。通过感谢燕子,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与大家分享春天的喜悦和忧愁的心情。 赏析拓展: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诗人通过对燕子的描述
【注释】 ①残红:落花。②石榴枝:即石榴树,多结红色果实。③晓风:晨风,早晨的风。④惊:惊动,使……动。⑤“残”字下有“满地”二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初春的景色图:满地落红(残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被惊醒了,又仿佛是那初升的阳光将残花照得更加鲜艳。 首句“满地残红惊不起”,描写了清晨时分,残红铺满地面,似乎被风吹动的景象。这里的“惊”字,既写出了残红的鲜艳,也写出了春风的温柔
【解析】 “归路”句:归途的夕阳渐渐西下,山色青翠染上了诗人衣襟袖口。 译文:归途上太阳已落下,青山绿水映衬着我的衣襟和衣袖。 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诗,作者以清丽淡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晚霞映照下的山野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答案】 其五 山翠染襟袖。译文:归途上太阳已落下,青山绿水映衬着我的衣襟和衣袖。注释:①归路:回家的路。②夕阳收:日落西山。③衣襟袖口:指衣的前后部分。④赏析
注释:仙馆无人,春天寂静;一林红日照耀着樱桃花。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春光美景的七绝。前两句写“仙馆无人,春天寂静”,后两句写“一林红日照耀着樱桃花”。诗人巧妙地以人入景,把人与物融成一体,使景物更加鲜明生动。诗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炼”字用得十分贴切形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过故人庄》。以下是逐句的译文: 1. 清晨出柴扉,偶遇耕田夫。 注释:早晨我打开柴门出来,偶然遇到了在田地里劳作的农人。 2. 为问尔田间,近曾得雨无。 注释:我好奇地问你在这片田地里,最近有没有下过雨? 3. 田夫欣欣言,旱势早已苏。 注释:那农人高兴地回答我说,旱情已经解除了。 4. 昨午云四合,一雨半日馀。 注释:昨天中午的时候天气突然变坏,下起了大雨
刘光,原名寅,字子敬,后改今名,字玄辉,号晓窗,歙县(今属安徽)人。 幼孤力学,忍贫不仕,授徒五十馀年。 入元,行省差充宁国路学正,不赴。 有《晓窗吟稿》,已佚。 事见《桐江集》卷一《晓窗吟卷序》、《宋季忠义录》卷一五。 生卒年:?-
宋建州建阳人,字仲默,学者称九峰先生。 蔡元定次子。 少承家学,师事朱熹。 庆元党禁,随父谪道州。 父殁,隐居九峰,受朱熹命注《尚书》,凡十余年,于宁宗嘉定二年成《书集传》。 其书融会众说,注释明晰,为元代以后试士必用。 生卒年
宋温州永嘉人,字景望。 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 累官国子司业、宗正少卿。 以直龙图阁知宁国府,移建宁府。 与同里薛季宣皆以学行闻名,尤精于古人经制治法。 与弟伯英、伯海,以振起伊洛之学为任,由是永嘉学者,咸宗郑氏。 卒谥文肃。 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 生卒年: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