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望,原名郑伯熊,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127?,卒于公元1181
宋温州永嘉人,字景望。
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
累官国子司业、宗正少卿。
以直龙图阁知宁国府,移建宁府。
与同里薛季宣皆以学行闻名,尤精于古人经制治法。
与弟伯英、伯海,以振起伊洛之学为任,由是永嘉学者,咸宗郑氏。
卒谥文肃。
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
生卒年:1127?-1181
景望,原名郑伯熊,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127?,卒于公元1181
宋温州永嘉人,字景望。
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
累官国子司业、宗正少卿。
以直龙图阁知宁国府,移建宁府。
与同里薛季宣皆以学行闻名,尤精于古人经制治法。
与弟伯英、伯海,以振起伊洛之学为任,由是永嘉学者,咸宗郑氏。
卒谥文肃。
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
生卒年:1127?-1181
【注释】 胡床:一种轻便的小坐具。倚:靠在。花柳:指池亭周围的花木。 赏析: 首句写春日里诗人靠倚在胡床上,欣赏着四周的美景。次句写池亭中的花儿、杨柳,是那么鲜艳动人,使人留连忘返。第三句写池亭外的花和柳是那样茂盛,给人以无限美好之感。全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里的优美图画,生动活泼,色彩明快
解析 诗句释义: 1. 枕上 - 指夜晚。 2. 飘风不崇朝 - 形容早晨的微风很快地吹过,没有停留的迹象。 3. 骤雨不终日 - 指突然的大雨不会持续一整天。 4. 清寒入絺绤 - 清冷的气息渗透到最薄的衣物中。 5. 御袷有馀郁 - 御寒的外套已经很厚了,还有多余的布料。 6. 天时不能调 - 天时的变迁无法预料和控制。 7. 人事那可必 - 人的命运无法预测和掌握。 8. 清灯耿孤窗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送别关简州为题,写自己在北园送别关简时,所感、所想、所吟咏。全诗语言清丽,格调闲雅,情致缠绵,是送别诗中的佳作。 首联:“我歌白云篇,送君水云浦。”意思是说:我唱起《白云篇》,送君到水云浦。“白云篇”,指《白云歌》。此诗是作者在送别关简州时所作。 颔联:“歌罢水云寒,伫立听鸣橹。”意思是说:歌声刚落,水面上的薄雾也似乎跟着寒冷起来,我久久地伫立着
郑伯熊的《次韵陈倅瑞岩之什》是一首富有深意和哲理的诗作。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注释及赏析: 1. 诗句注释 - 诗到南昌老更奇:到了南昌这个地方,诗歌显得更加新奇。 - 固知流派自江西:显然,诗歌的风格和流派都是从江西传来的。 - 滕王阁下秋涛壮:在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下,秋天的波涛显得格外雄伟。 - 孺子堂前春鸟啼:在孺子堂前,春天的鸟儿欢快地鸣叫。 - 我似痴蝇思骥尾:我仿佛一只痴迷的苍蝇
【注释】 树蕙馀百亩:指种植了一百亩的蕙草。蕙,一种香草。 艺兰当路岐:指种下了兰花。当路,比喻在路边。 纫为楚累佩:指将这种蕙草做成的饰品。纫,缝制。楚,地名。 辱我幽靓姿:辱,使……感到羞耻;靓,美好的样子;姿,容貌姿态。 小草生涧底,雨露无恩私:涧底,山间流水的低洼处。雨露,指自然界的降雨和灌溉。 不入儿女玩:不让它被孩子们玩弄。 岁晚得自持:指在岁月渐老的时候能自我约束。 清德畏人知
这首诗是李白的《古风(其五)》。它描述了诗人对名利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句释义: 1. 周道直如矢,亡羊古无有。 解释:道路笔直如同箭一般,丢失羊群的古人已不存在。 2. 利欲蚀本心,眼花大如斗。 解释:贪图利益会侵蚀人的本性,使人感到迷茫和困扰,视力也变得模糊。 3. 适燕南其辕,之越乃北走。 解释:去往南方的车辕适合在北方行驶,去往南方的车辕适合在南方行驶。 4. 四海阮嗣宗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和对诗句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诗,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中的要求,分析其关键词语在诗句中的词义,并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进行赏析。“乡谣到处无音律”,意思是乡村的歌谣到处都是没有节奏、不押韵的,这里用反衬的手法表现诗人的孤独与愁思;“惟有客愁消不得”,意思是只有客居之愁难以排遣,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和忧愁之情。 【答案】 注释:①四月十四日到广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过万年山望罗汉岭上大松:路过万年山远眺罗汉岭上的大松树,这两句是诗人登高远望罗汉岭上的大松树。苍髯白甲老烟云:苍苍白发、白须飘飘,如同笼罩着层层烟云,形容松树的苍老。万木丛中独挺身:在万木之中,只有松树独自挺立;形容松树的坚韧不拔。一柱擎天须此物:一根柱子要撑起天地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描述了黄岩县楼的壮丽景象。 首句“飞甍郁峥嵘,万井交错综。”描绘了黄岩县楼的雄伟壮观,高高的屋顶上雕刻着丰富的图案,与四周的村庄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布局。 次句“俯仰各有则,静以御群动。”则表达了在安静的氛围中,人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维持社会的秩序。这里的“俯仰”和“静”都是关键词汇,分别代表了上下和内外两个方面。 接下来的句子“平时心匠微,斤斧袖不用
注释: 婺舟道中 婺舟:婺源的船。 笋舆:小轿,轿子。 时得并溪行:时常可以沿着溪水行走。 秋来似鉴清:秋天的溪水清澈如镜。 仰春云山劳眼力:仰望春天云雾缭绕的山峰,劳累眼睛。 临流照眼却分明:看着溪水映在眼睛里,感觉非常清晰,明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旅途风景的诗。诗人乘坐在婺源的小船上,沿着溪水行走。秋天的溪水清澈如镜,映照出美丽的景色。诗人仰望春天的云雾缭绕的山峰,感到劳累眼睛。然而
刘光,原名寅,字子敬,后改今名,字玄辉,号晓窗,歙县(今属安徽)人。 幼孤力学,忍贫不仕,授徒五十馀年。 入元,行省差充宁国路学正,不赴。 有《晓窗吟稿》,已佚。 事见《桐江集》卷一《晓窗吟卷序》、《宋季忠义录》卷一五。 生卒年:?-
宋建州建阳人,字仲默,学者称九峰先生。 蔡元定次子。 少承家学,师事朱熹。 庆元党禁,随父谪道州。 父殁,隐居九峰,受朱熹命注《尚书》,凡十余年,于宁宗嘉定二年成《书集传》。 其书融会众说,注释明晰,为元代以后试士必用。 生卒年
宋大名人,字器之,号元城。 刘航子。 神宗熙宁六年进士。 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 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 又以吕公著荐,为右正言,论事刚直,历劾章惇、蔡确、范纯仁。 累迁左谏议大夫,进枢密都承旨。 章惇用事,累贬英州安置,徙梅州,欲置之死,会徽宗立得赦,历知衡、鼎、郓州及镇定府。 蔡京为相,连谪至峡州羁管。 有《尽言集》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