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月如钩挂碧空,秋声无数扑镫虫。
明知是火争投隙,多少趋炎世路中。
【注释】
夜坐有感:夜晚坐着有所感触。纤月如钩:纤弱的月亮好像弯弯的钩子一样挂在天空上。碧空:青色的天空。扑镫虫:指萤火虫。灯:古代一种用纸或绢做成的大圆筒形灯具。趋炎:追逐炎热的事物。世路:世间的道路,也指人世的仕途。
【赏析】
“纤月如钩挂碧空”,首句以写景起笔,描绘了一个宁静、幽寂的月色夜景。“纤月”是形容月光纤细而明亮,如钩似弓,悬挂在夜空中。“碧空”则是指那无边无际、一望无际的青天。这句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幽寂的月色夜景,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很好的铺垫。
“秋声无数扑镫虫”,接下来诗人又通过听觉来描绘这个寂静的月色夜景。这里的“秋声”指的是秋季里的各种声音,包括风声、虫鸣等等。而“扑镫虫”则是一种萤火虫,当它们在秋天的夜晚飞过时,会发出点点的光芒,仿佛是在追逐着灯火一般。这句诗通过描绘秋声和扑镫虫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这个月色夜景的内容,使其更加生动、具体。
“明知是火争投隙,多少趋炎世路中。”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前两句所描写的场景的总结与反思。这里的“明”字在这里是反语,暗指诗人自己内心中的贪欲与野心。“火”在这里是指那些追逐权势、名利的人,他们就像火一样炙热、贪婪。“争投隙”则是说这些人都在寻找机会、钻营取巧,希望能够抓住这些机遇从而得到提升。而“趋炎世路中”则是说这些追名逐利之徒都陷入了世俗的纷争与争斗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一个宁静、幽寂的月色夜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与争斗的厌倦与反感。他借景抒情,将内心的感慨寄托在景物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人性中的贪欲与野心,提醒人们要警惕这种不良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