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痛埙吹化却尘,黄粱小梦十逢春。
已多宿草埋新冢,孰继苏门话旧人。
遗恨尽多随处有,旅怀敢向屈时伸。
但期灵爽长呵护,次第贻谋后此身。
清明客祭口占
兼痛埙吹化却尘,黄粱小梦十逢春。
已多宿草埋新冢,孰继苏门话旧人。
遗恨尽多随处有,旅怀敢向屈时伸。
但期灵爽长呵护,次第贻谋后此身。
【注释】
(1)埙:古代的竹制吹奏乐器。
(2)黄粱:指梦中的美酒。
(3)“已多”二句:谓坟上的野草已经长得很茂密了。黄土堆上新冢,是说墓上已经长满了野草。谁继承苏门(指苏轼,字子由)的话旧?苏门是指宋代文人苏东坡和苏辙兄弟。
(4)遗恨:指死后留下遗憾。
(5)“旅怀”二句:意思是说诗人自己虽然也感到遗憾,但却不敢向古人那样去屈从于现实,而只能在自己的有限的时间里,尽力去保护、照顾好死者的灵魂和家属。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四月,当时作者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监外州团练副使,在途中经过黄州。清明这天,他到当地一位姓李的人家去扫墓祭祀,并作了这首七绝诗。
首联两句,先写清明节扫墓祭祀的情景。“兼痛”、“化却”说明作者对世事变迁深感痛惜,对生死无常深感悲哀。“黄粱”两句,用典抒发感慨。“黄粱梦”语出唐玄宗与杨贵妃事,这里借以比喻人生短暂。“十逢春”则表示作者在短暂的人生旅程中又度过了许多春光明媚的日子。“已多”两句,写墓地上生长了茂密青草,坟墓上新添了新坟。这两句既表明墓地的荒芜冷落,也反映出作者对死者的哀伤之情。“孰继”两句,表达一种无可奈何的感情。“孰继”即“谁继续”,“苏门”指苏轼及其弟苏辙。他们都是文史名家,也是诗人心目中的知己朋友。如今他们早已去世,而他们的遗风余韵却依然存在,可见作者对友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中间两联,抒写作者内心的感受。“遗恨”句,表达对生老病死等人生不幸的慨叹。“遗恨”即“遗留的遗憾”,指作者生前未能实现的愿望和理想。“旅怀”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慨。“旅怀”即“旅途中的情怀”,指作者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悲欢离合。这里的“不敢向屈时伸”,即不敢屈服于现实的压力,仍然保持着高洁的品格,这也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但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亡者的祝愿。“但期”即“但愿”,“灵爽”指亡灵的精神。“次第”即“依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但愿您的亡灵得到永久的庇荫,您生前所关心的事也会按部就班地延续下去。”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亡者的祝愿。诗人希望亡者在九泉之下能够保佑自己的家人和子孙后代永远幸福安康;同时也希望自己能继续努力工作,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亡者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这首诗通过描写清明节扫墓祭祀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对生老病死等人生不幸的慨叹以及对亡者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高尚品质和追求。全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