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是假认前身,描就遗容不染尘。
归到头来都是假,何妨假者奉为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是真是假认前身,描就遗容不染尘”:是真是假都只是前生的事了,描绘出来的遗容也不受尘埃沾染。

“归到头来都是假,何妨假者奉为真”,最终归结于一切都是虚假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将那些虚假的奉为真实。

【答案】

译文:

是真是假,全在于自己对前生的体认,无论真假,都只是往事。

描摹遗容,不染世俗尘埃,这是你生前所追求的。

但归根到底,都是虚无,那又何必执着于虚无呢?

赏析:

诗人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提出了一个关于艺术和人生问题的重要命题:“是真是假,全在自心。”所谓“自心”,也就是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既是对当时流行的“以色见空”说的一种否定,也是对佛教禅宗“不立文字”说的进一步发挥。

诗的前两句“是真是假,全在自心”“描就遗容不染尘”,是诗人对“一切法无我”的禅家说法的另一种表达。这里强调的是主体意识、自我感受,而并非客观世界的实相。因此,无论是真是假,只要能够体现自己的主观愿望,就是真实的;否则,就是虚假的。

后两句“归根到底都是假,何妨假者奉为真”,则是对前句的进一步展开和升华。它表明,虽然一切都归于虚无,但只要能够体现自我,即使是假的,也可以被认为是真的;反过来说,如果连自我都不能体现,即使是真的,也不过是一堆虚假的东西。

这种观点显然是非常偏激和片面的。因为即使是虚幻的事物,也是有一定意义的;即使是虚假的东西,也有其存在的价值。所以,诗人最后提出:“何必执于虚无。”也就是说,我们不必拘泥于虚幻和表面现象,而应注重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真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